当前位置:

导演回应《甄嬛传》译英文:先保意思再重修辞

来源:0 编辑:田琳 2013-01-28 09:42:02
—分享—
<p>  2012年大热剧集《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近日又传出要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主流电视台,热心观众和网友在拍手叫好之时,也不免担心诸如&ldquo;曹贵人&rdquo;、&ldquo;一丈红&rdquo;、&ldquo;慎刑司&rdquo;等专有名词如何翻译。恰在此时,《还珠格格》也要在美国播出,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柯南配音版的《还珠格格》在微博疯传,各种恶搞和无厘头笑趴网友。于是,&ldquo;古装剧台词翻译&rdquo;这一原本略显边缘的话题变成关注的焦点。</p> <p> <strong> &ldquo;华妃&rdquo;=&ldquo;Hua fly&rdquo;?</strong></p> <p>  有网友表示,若说将&ldquo;万福金安&rdquo;翻译为&ldquo;How are you?&rdquo;还算过得去,那么像&ldquo;一丈红&rdquo;、&ldquo;慎刑司&rdquo;、&ldquo;人彘&rdquo;就愁死人了。也有网友不乏娱乐精神,将&ldquo;叶答应&rdquo;译成&ldquo;leaf agree&rdquo;,&ldquo;华妃&rdquo;翻译为&ldquo;Hua fly&rdquo;,&ldquo;这真真是极好的&rdquo;则是&ldquo;this really really good enough&rdquo;&hellip;&hellip;各种不靠谱虽只是玩笑,但也确实体现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障碍。</p> <p><strong>  导演:</strong></p> <p><strong>  先保意思再重修辞</strong></p> <p>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也留意到了网上的讨论,但网友大可不必在此处斤斤计较,&ldquo;部分台词确实有不可翻译性,没有关系,艺术总能通过某种方式说明白,不一定非得逐字逐句地说清楚。剧中甄嬛对皇上有句台词是&lsquo;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一开始便都是错的。&rsquo;像这句,&lsquo;那年杏花微雨&rsquo;可能就不翻译了,但后面的意思并不会受到影响。艺术性上肯定会有一定的折损,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光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文学著作或影视作品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这是由中西不同的文化、历史造成的。有些词汇就是只能意译,否则根本没法翻译。&rdquo;不过,郑晓龙强调说,&ldquo;《甄嬛传》的翻译是美国非常专业的团队,首先是尽量忠实于中文版的台词的意思;其次才会在修辞上花些工夫。&rdquo;</p> <p><strong>  专家:</strong></p> <p><strong>  门第有术语 诗歌难翻译</strong></p> <p>  社科院外文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告诉记者,翻译肯定会丢掉一些原有的东西,译者能做的是尽量少丢掉一些,&ldquo;答应、常在、贵人等复杂的称谓跟封建时代的门第阶级观念有关,美国在翻译时可以上溯到英国文化、欧洲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去找相对应的术语,去做相应的转换和处理,大体上都可以找到的,像公、侯、伯、子、男就是西方的等级划分。&rdquo;此外,《甄嬛传》台词的文学色彩浓厚,甚至被评价为有几分《红楼梦》的意境,其中有大量的诗句,像&ldquo;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rdquo;,&ldquo;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rdquo;。而按照翻译界&ldquo;诗歌不能碰&rdquo;的不成文的规矩,这部分的翻译也是一大难题。&ldquo;没办法,一定会丢掉不少东西。英语很难翻译中国的五言、七言,汉语也很难翻译西方的十四行诗,格律的不同、双关、多关等都会造成方块字和拼音在表达上很难准确地互译。翻译诗歌只能是先求神似,再去接近它的形态,但往往很难兼顾。&rdquo;</p> <p>  晨报记者 冯遐</p>

来源:0

编辑:田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