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隘口村:茶旅融合筑就精准脱贫之路

来源:华声在线|0 编辑:田琳 2016-06-08 16:11:46
—分享—

1465348556451231.jpg

  红网吉首站6月8日讯(华声在线记者 杨迪 通讯员 赵魏武) “我种有12亩黄金茶,一年下来收入可达到13万左右,我女儿在厦门一所大学读美术设计专业,一年要3万元的学费。要不是种了黄金茶,我可能连孩子读书都送不起……”隘口村村民张才红在采访中激动的对记者说。

  隘口村位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市马颈坳镇西北部,是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的行政村,是湘西州最具特色的古村落之一。全村土地总面积14338.7亩,水田1870亩,人均0.5亩,有5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共385户1539人,党员31名。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86户292人。

股份分红筑牢集体经济

  “种田不如捡垃圾!”隘口村多年来一直传有这样的说法。隘口村原来以种植蔬菜、水稻为主,种植茶叶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面积小、规模小,贫困农民稳定增收难。隘口村内无招商引资,更无工厂企业,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

穷则思变。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隘口村着力从“六个精准”上下功夫,通过能人大户带动、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等措施,精准施力。村支书向天顺是个擅闯市场的精明人,他拿出资金,购买设备,带动当地茶农以茶园入股,成立了吉首市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隘口村的茶园由原来的300亩发展到如今的8000亩。村党支部还注册成立了吉首市隘口富农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入股协议,通过分红,保障茶农的基本利益。

  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观,也成为各项事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坚实保障。

金融产业助推精准脱贫

  为使隘口村的“湘西黄金茶”“苗疆红”茶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使种植茶叶的81户建档立卡户稳定精准脱贫。吉首市整合扶资资金446万元,以“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方式,按每亩8000元左右的价格,人均2亩,产权归贫困户所有,委托合作社帮助81户贫困户开垦培育金融扶贫标准茶园563亩。贫困户以“分贷统还”方式获得金融扶贫贷款199万元,贷款同茶园入股加入合作社统一管理,参与分红,并确保10年内所产茶叶交合作社加工销售。在茶园未受益期间,合作社为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问题给予每个贫困户不低于3000元的收益分配,同时享受年纯利润20%的红利分配,贫困户年收益可达到4000元直到茶园开始获益。2018年茶园开始获益后,贫困户采摘的茶叶鲜叶合作社以高于市价每斤1到5元收购,经加工销售后,将年纯利润的80%按贫困户茶叶交易量折算成红利分配给贫困户,预计贫困户人均年收益可达到5000至10000元。

  贫困户每年还可在茶园按季节务工,人平增加收入1200元;隘口村茶叶加工厂还长期吸纳3名贫困户务工,人均年工资达2.5万元。

  隘口茶叶产业项目,在金融助力下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合作社有社员780户,茶叶加工厂面积达20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100万斤。截止6月,销售额已达800多万元,以品质著称的“湘西黄金茶”红茶2015年、2016年被选为广州国际茶博会唯一指定用茶。

茶旅融合加快脱贫步伐

  隘口村自然风景优美,清澈的司马河纵贯全境,历史底蕴深厚,拥有明代湘西黄金茶唯一交易遗址,更拥有茶马驿站、八仙洞、桃花源、铁索吊桥等旅游景点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隘口村以“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以文传茶”为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点”、“精准脱贫示范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美丽小康示范村”、“民族团结美丽村寨示范村”为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黄金茶庄、茶文化展示中心等特色项目,意在打造一个以隘口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镇的茶文化乡村旅游精品线。

  马颈坳镇党委书记石元鹏表示:“隘口村的精准脱贫之路,是市、镇、村干部坚持不懈、克难前行,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全力推进的脱贫攻坚之路。隘口村只是马颈坳镇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是近年来,隘口村以精准为先,以湘西黄金茶为抓手,靠辛勤劳动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走上小康之路。”

来源:华声在线|0

编辑:田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