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势喜人的茶园
贫困户搬运菌棒开展黑木耳种植
给贫困户宣传金融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红网吉首站2月28日讯(记者 陈生真 通讯员 李静)“借助市里的茶叶产业脱贫项目,我种植17亩黄金茶,现在每年茶叶收入超过5万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月27日,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黄金茶园里,正在锄草的茶农杨再昌感慨道。
吉首市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多措并举,以发展各种产业为突破口,坚持长短结合,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创新产业扶贫“新路径”,拓宽了贫困群众收入增长渠道。
实行“参与式”扶贫,改革扶贫资金分配方式。该市明确规定扶贫资金的60%,必须用于产业发展;用于产业发展资金的70%,要用于84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实行以奖代补竞争性分配办法,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再按以往“按村分配”,而是“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向产业扶贫项目和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此外,制定出台直补到户奖补政策,细化22类产业项目奖励标准和具体验收操作办法,首次对自主发展生产的贫困户按照相应标准给予人均1500元的奖励,惠及4.3万贫困户。
推进“联动式”扶贫,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金融产业扶贫贷款、土地和农林等产业经营权,入股或者委托合作社,通过股份和分红,多渠道增加收入。目前,全市建成万亩精品园2个、千亩精品园6个、百亩示范园84个,直接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3万人。已有28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与28个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结盟”,直接带动4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875人脱贫。
实施“链条式”扶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市大力实施“旅游+”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重点建设14个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协调整治16个特色村落,打造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路。实施“互联网+”推动“网货下乡”和“农货进城”,在京东电商平台开设“吉首特产馆”,建设30个电商扶贫服务站。
推动“开放式”扶贫,激活社会资本。该市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共同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开放式”扶贫格局。出台《吉首市金融扶贫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贫困户和农业合作社,积极利用金融扶贫贴息贷款发展脱贫产业。2016年,全市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960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247户4365人脱贫。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