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吉首站8月9日讯(通讯员 赵欢 张学为 杜鹏)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因产业发展缺资金、融资缺抵押担保所导致的“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提高精准扶贫“精准滴灌”“造血生精”能力。吉首市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政策机制,力促金融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规范、有序发展。2016年9月至今,全市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总量达到4855.05万元,帮扶1076户贫困人口脱贫。
高点谋划,“用心”谋事抓机遇。抢抓中央、省、州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红利机遇,吉首市高站位谋划,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金融扶贫政策,先后出台《吉首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吉首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吉首市产业扶贫奖励实施方案》《吉首市产业扶贫奖励实施细则》《关于吉首市稳定脱贫四级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接地气”、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文件,对全市金融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政策支持、保障措施等进一步明确分工,让金融扶贫这只习惯于“精英俘获”的“昔日王谢堂前燕”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谋“双赢”“真心”搭台建机制。丹青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卫云,根据最新的政策,积极主动申请了贫困户金融产业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将自家原来只有20多平方米的竹鼠养殖场地扩大到了80多平方米,养殖竹鼠的数量从50多只扩大到200只,2016年实现了脱贫梦。己略乡41户建档立卡户,以小额贷款委托帮扶的方式加入了湘西腾信农业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大鲵养殖产业,为如期脱贫带来了希望。该市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尊重农户自主选择为前提,创建自主发展、委托发展、股份合作等新模式,积极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该市通过审核选取的一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签订协议,由市级财政拿出近1000万元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来承担风险,并采取建立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和合作激励机制,确保实现贫困户增收企业获利的双赢局面。
突出实效,“悉心”务实促发展。该市针对群众最为关心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种植养殖合作社贷款优惠政策以及农业保险、财产保险等政策方面,积极组织市农商行、市扶贫办、工作队和乡镇采取宣传册、宣传牌(栏)等传统方法和广播、电视、微信等现代传媒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多点位广泛宣传。并科学建立扶贫小贷统计分析机制,组织由吉首大学金融经济系2位博士及市农业局、市金融办、市农商行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新型经济组织开展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目前,已摸底82家企业、合作社,评审通过48家。同时,积极在金融扶贫上做到先行先试,重点打造吉首市河溪镇河溪社区、马颈坳镇隘口村、丹青镇清明社区3个金融产业示范村,逐步推广金融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截至目前,矮寨镇20户贫困户共贷款资金100万元,加入到岩科安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40户贫困户贷款资金200万元,加入到王婆特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马颈坳镇25户贫困户贷款资金130万元加入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金融扶贫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稿件来源:团结报)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