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吉首城里“民心桥”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2017-10-24 10:30:04
—分享—

建新路人行天桥

小溪桥人行天桥

汉雅路人行天桥

团结广场人行天桥

  红网吉首站10月24日讯(通讯员 黄艳)“新建成的七座人行天桥,不仅解决了吉首城区车辆的‘行车难’和行人的‘过路难’,惠及百姓,还成为了吉首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吉首市民李先生在信步丹桂路“银环”人行天桥时感慨地说。

  李先生所说的七座人行天桥是吉首市为了破解城区交通“瓶颈”, 在城区主、次干道建设的七座人行天桥工程,是吉首市实施“四大工程”,精心打造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向湘西建州60周年献礼的一个缩影。

  随着吉首城市快速发展,人、车流量增大,城区道路交通曾一度拥、堵、挤,交通的“慢车道”制约了州府吉首发展的“快车道”。近两年来,吉首市全力实施“三个兴市”战略,大兴“交通突围工程”,在外围拓宽东、西环线,修建高铁新城、永吉高速,建设长坨、张社大道等路网。在内围,大力实施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就这样,天桥顺发展趋势而为,应民心所向而成。总投资约6608万元,采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实施。

  吉首市城区地势局限性大,设计者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技术方针,因地设计“工”字形天桥四座、“O”字形天桥三座。“工”字形天桥主桥主梁采用1跨连续加悬臂的形式,“O”字形天桥桥梁结构采用多跨连续钢箱梁结构形式,桥梁与周边景观、地形和谐统一,并引入本地建筑人文特色,使其具有可识别性。特别是“同心吉首,璀璨银环”的丹桂路天桥,设计造型构思源于湘西苗族银器手镯,整体圆润流畅,由六个造型单元连续首尾相连而成,每个造型单元由轻钢结构骨架肋加穿孔钢板镂空表皮构成,整体呈现轻盈、细腻、精致的格调,宛如具有吉首特色的“银环”,象征民族团结、同心。

  吉首区域交通环境极其复杂,施工作业面狭窄,天桥施工大部分时间在凌晨零点到六点进行。施工区域地下管线繁多,好似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共有电力、城市供水、电信、联通、移动、国防光缆等10种管线,每次地下施工前,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管线改移工作。吉首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桥施工地质情况复杂,溶洞、夹层多,且地下水非常丰富,给天桥桩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艺路人行天桥施工中,桩基深达24.7米,比附近的峒河河床还低,距临街商业大楼地下室仅3米,为解决施工难题,项目管理人员与项目负责人及时会同勘探、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研究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选择,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旋挖钻机钻孔灌注桩,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建设者们冒严寒、顶酷暑,克服交通流量大、市民居住密集、施工区域狭窄、地下管网错综复杂等困难,保持“5+2”、“白+黑”奋战,全力以赴赶时间、抢天气、保质量,坚守岗位一线不停歇施工。尤其是在每座人行天桥灌柱、吊装等关键性施工环节,无论雪花纷飞,或骄阳炙烤、或雷雨交加、或皓月当空,都坚持日夜奋战,仅用一年多工期,七座人行天桥全面建成使用,在六十年州庆前夕,向全市人民以及全州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每座桥梁都是永恒的丰碑,记载着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所付出的心血劳动。

  吉首七座人行天桥的建成,不但有效解决了城市道路交通人车混流的问题,而且将吉首城“桥”装打扮得更靓丽,更宜居,提升了吉首城市品质和内涵,标志着时代前进的节奏,见证了吉首迈进大城时代变迁,市民无不为之点赞,将七座天桥亲切地通称为“民心桥”。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