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吉首站3月4日讯(通讯员 阳金爱 肖兴龙 田汪)作为85后青年党员,河溪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杨华,被群众亲切地称作“钢板哥”。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钢板哥”再次勇挑重担,与全镇党员、干部一道筑起了保卫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钢铁长城”。
退伍不褪志 永葆军人本色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湖南省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吉首市河溪镇连夜部署防控工作。杨华果断放弃同家人赴海南的春节休假计划,奔赴一线。“上战场,怎么能没有我!”这是他到岗时说的第一句话。
杨华曾是一名退伍军人,2004年转业回到吉首工作,2016年通过公开比选担任河溪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几年来,他一直以“敢啃硬骨头”著称,特别是2017年,他负责两违整治、同建同治、安全生产等重要工作,挑起河溪镇所有交通项目协调的大梁,因成绩突出,受到市委市政府嘉奖,并被评为年度“狮子型”干部。但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杨华患上了腰椎疾病,走路一瘸一拐,医生多次劝他进行手术,他都因工作任务繁重紧迫,一再推迟。
2019年腰伤加重,他才向组织说明情况,动了手术,腰部钉上了钢钉。术后本该休息3个月,但不到2个月,一天,他突然出现在办公楼,腰上绑着支架。此后,熟悉他的干部群众都称他为“钢板哥”。
“疫”场即战场 战斗一线当先锋
河溪镇东南接泸溪县,水陆交通便利,常住人口1.3万,319国道、杭瑞高速穿镇而过,辖区企业多、店铺多,情况复杂,是疫情防控的难点区和重点区。
1月25日正月初一,天还未亮,杨华便起了床。前天晚上,儿子刚过完5周岁生日,此刻正在熟睡,手里还攥着父亲送的生日小玩具。平时工作很忙,回家时间少,儿子已经对他有了些生疏。好不容易到了春节,本已答应今天带儿子去吃他经常念叨的汉堡,没想到,这次又失信了。叮嘱好父母,杨华便奔赴工作岗位。
一到岗,杨华便开启“5+2”“白加黑”工作模式,成为抗击疫情的坚强“逆行者”。
他迅速牵头制定了《关于暂停河溪镇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开放的通告》《关于对提供疫情防控线索实行奖励的通告》,冒着乡民抵触的压力,叫停了春节钢火烧龙和高腔剧团演出等系列民俗活动,带队对辖区商贸市场、店铺进行宣传,逐渐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动,村村联动,户户联防,商贸行业自律的群防群控氛围。
“没事的话,大家都安心在家,不要外出、不要扎堆,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他带领村干部包干入户,宣传走访,在他所联系的持久村,不到两天时间,就排查了210户1000余人。
“吉首的东南门户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守好!”白天在联系村排查登记,晚上还要带队在吉首高速东站执勤,作为领导班子成员,他带头连续十二小时坚守岗位,对过往车辆及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日均检测车辆千余辆,对发现的湖北车辆及和发热人员,他主动靠前,带头处置。
杨华(左一)在吉首东高速收费站值守
群众问题无小事 防“疫”路上暖人心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晚,正在高速收费站值班的杨华,得知持久村村民陈某某刚从湖北返乡回家,便连夜赶到陈某某家中劝其居家隔离。在陈某某居家隔离期间,每次入村给其测量体温时,杨华都要扛上一个编织袋,趁机给村里一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粮油、水果、学习用品等。“共产党‘玛汝’”,村里的老人用苗语这样称呼他。
杨华(右二)入户为村民测量体温
每逢圩场日,因担心老年群众不知道封场的事情,他便蹲守在各村主干道进行宣传和劝返。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
“感谢你,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春节期间,一对中年夫妇回乡过年,晚上到达河溪镇高速服务站中转,因受疫情影响一时打不到车,急得团团转。正在值班的他,在对夫妻二人完成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后,立即帮他们联系车辆,并拿出200元钱为他们买了车票。夫妻二人感动地热泪盈眶。
杨华帮助夫妻二人转车
从上岗至今,杨华每天只睡6个小时,这常常使他腰椎病发作。有同事知道了他的情况,劝他休息。他毅然说道“疫情不退,党员不退!”同事唐蕾这样评价他:“在杨华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本分和使命。他是名副其实的‘钢板哥’!”
来源:吉首新闻网
作者:阳金爱 肖兴龙 田汪
编辑:彭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