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吉首站7月4日讯(记者 向力)7月3日傍晚,记者见到高生发时,他与两个弟弟正在兴龙陵园一起送母亲最后一程。街道、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工作人员则在一旁陪同。
当天下午14时许,吉首市双塘街道大兴村84岁的村民王爱菊在家中寿终正寝。母亲过世后,大儿子高生发主动向村里报备。接到消息后,街道办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第一时间上门进行慰问,并商议丧事简办事宜。
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
在农村,传统“入土为安”观念在老一辈心里早已经根深蒂固。大兴村属于非火葬区,本来工作人员还担心家属会有抵触情绪,谁知话还未出口,高生发就说:“本来按照村里习俗,老人过世是要大操大办的。我和弟弟都是党员,前几天还到村里集体学习了殡葬改革的文件,现在遇到这事就要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他表示,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逝后攀比和浪费,厚养薄葬才是真正的尽孝道。于是打破农村土葬旧俗,毅然选择了火化。
领取惠民殡葬奖补资金
高生发的做法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为吉首地区的殡葬改革工作带了好头。陵园也为家属高生发开启“直通车”,现场简化奖补流程,把4500元的奖补资资金发放到位。火化后,高生发准备将母亲的骨灰深埋,以树代碑,绿色安葬。
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也算了一笔账:殡葬改革前,在村里治丧5天需要5-6万元的开支,大操大办主人也累。根据《吉首市惠民殡葬奖补实施细则(试行)》,主动上交棺木的可得1500元补偿,非火化区自愿选择火化可奖补3000元,进行生态安葬还能奖补3000元。比一般丧事奢办的人家节省几万元以上。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殡葬改革是破旧俗、树新风,优化生态环境,保持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的改革。自6月28日吉首地区殡葬改革启动工作部署会议召开以来,吉首市通过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市民自觉执行“两集中一统一”规定已成常态。
来源:吉首新闻网
编辑: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