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贯彻执行少数民族政策】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清 2021-04-02 12:44:12
—分享—

迎接和组织少数民族访问团

解放初期,土家族民族成分尚未认定,乾城县少数民族的主体是苗族。据1953年初统计,在全县23892户居民的98327人中,苗族共有10258户,40272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口数的42.93%和40.96%,其中大部分聚居于县辖第二、五区。因此,乾城县工委(县委)成立后,把解决民族问题,建立起平等、互助、友爱、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

1950年12月至1951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南军政委员会先后派出三批“湘西少数民族访问团”,带着文工队、电影队和卫生组,深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各县乡村进行访问,期间,专门聘请乾城县苗族学者石启贵当顾问,协助深入苗乡。对乾州仙镇营、三岔坪、社塘坡、寨阳、矮寨等数十个苗族村寨深入了解,受到各族人民热烈欢迎。1956年底,经中央和省委批准,土家族被正式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1957年5月21日,省政府和省政协联合组织160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访问团”,与州直和各县抽出干部共同组成3个分团,分赴全州10县进行访问。少数民族访问团的到来,广泛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听取各族人民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意见要求,为湘西土家族、苗族实现联合自治创造条件。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52年4月21日,省人民政府根据《共同纲领》,作出《关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决议》,决定建立湘西苗族自治区,首府设在乾城县所里镇。5月开始,县委在全县范围广泛深入地宣传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1952年8月1日至6日,湘西苗族自治区首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所里召开,出席代表512人,其中苗族312人,占比60.94%。会议选举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员,乾城县苗族干部石元星当选区人民政府委员。会议结束当日下午,所里人民广场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2万多各族群众参与庆祝。1955年2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8月6日,省人民委员会召开第21次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湘西苗族自治州撤销,原行政区域建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15日至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吉首召开,会议宣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联系群众的纽带,普遍大量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和关键。中共乾城县委采取以下施行办法:

(一)有意识注意发现运动中涌现的少数民族积极分子,审查培养;

(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把名单交由人民酝酿讨论,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三)实际工作中领导进行传、帮、带,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的业务能力;

(四)有计划抽调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

(五)关心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贯彻执行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解放初期,县委充分注意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根据少数民族人民的觉悟程度和地区特点,在苗区工作中,采取“十分慎重而又稳妥”的方针,贯彻执行党对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在苗区采取“争取、教育、团结和少予打击”的方针;土改中在苗区采取较缓与稳当的办法,收缩打击面;秋征入库,对苗区实行照顾减免政策,征粮任务一般少于汉区的50%;对少数民族的税收实行照顾减免;对苗区发展生产亦给予以大力扶助等一系列优惠帮扶工作。

研究苗语、试行苗文、弘扬民族文化

汉族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学习使用苗语,群众学习普通话,使得苗、土家、汉族拥有共同的交流工具。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学院及有关单位深入苗区研究,1954年10月,吉首代表前往贵阳参加苗族语言文字问题讨论会,1957年从苗族语言学习班毕业后回吉首从事苗文推广工作。苗族和土家族均有独特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5/434727/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清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