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实行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粮食统购】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张清 2021-05-17 09:22:36
—分享—

1953年11月10日至28日,县委接连召开了县委扩大会、县区扩干会、乡干部扩大会(六大主干会),在宣传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础上,集中学习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和省、地委指示,把总路线精神同粮食工作紧密结合,弄通思想,认清粮食工作的重要性及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艰巨复杂性。随后,各区、乡召开了有3200多人参加的代表会,学习贯彻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形成一支统购统销工作的骨干队伍。同时,县委成立以县长石元星为主任,县委书记张涛,副书记武耀,副县长龙志高为副主任,县委委员李学慎、谢晋臣等九人为委员的吉首县粮食委员会,以财政科长黄梦斗为主任、粮食科长吴宗坤等四人为成员的粮食委员会办公室,专抓粮食工作。

统购统销工作开始,县委抽调县、区干部组成工作组,在一区鸦溪乡办试点,11月25日入乡,调查研究,摸索经验,指导全面。各区代表会后,县、区干部随同代表入乡,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12月5日,粮食统购工作在全县78个乡(镇)全面铺开。统购工作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宣传动员,调查研究,发动组织群众。干部、代表入乡后,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干部到群众,分头召开党员会,团员会,乡政府委员会等各种会议,宣传总路线,学习贯彻粮食工作政策。在苗族聚居区,运用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苗歌对唱、问答,把总路线精神和国家粮食政策通俗易懂的传达各家各户。“卖爱国粮”、“卖建设粮”、“爱国售粮,支援建设”一时在农民群众中形成风气。

第二步:公布任务,组织自报,结合民主评议。在宣传发动过程中,一方面调查摸底,掌握余粮户和缺粮户情况,一方面有重点地个别发动,培养卖粮典型户和积极分子,做好自报准备。以片或乡召开群众大会,公布统购任务,宣传“粮多多卖,粮少少卖”统购政策,再以小组会组织自报。根据自报情况,乡粮食委员会分别采取不同的工作思路,尽可能争取到所有群众的支持。

第三步:复审各户应售任务,组织爱国送粮竞赛。自报和结合个别评议后,召开农民代表会或粮食委员会,对各户进行复查,根据既照顾一般生活水平、又照顾各户特点的原则,进行小范围的调整,达到基本公平合理。然后召开乡或片、组户主会议,公布调整结果,造册报批,由乡下发通知单作为正式批准书,立即组织爱国送粮竞赛运动,保证粮食及时入库。

第四步:总结工作,组织制订增产节约计划,摸缺粮户情况,安排群众生活。同时,吸收一批在粮食统购工作中涌现的优秀分子入党、入团,巩固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全力转入冬季生产。

1953年度粮食统购工作从11月30日开始,经过45天紧张艰苦的工作,至次年1月15日全面结束。全县完成统购稻谷5540489斤,超过地委分配数0.73%。统购工作执行情况基本成功,但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执行政策上有些地方不够实事求是,个别地方全面发动工作不细,出现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现象,从而有的地方购了过头粮。

1954年度粮食统购,在总结上年度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强调思想发动反复算账摸底,合理分配任务,按照“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缺粮供应”的原则,真正做到统购农民的余粮,留下必要的口粮,完成国家统购任务。这一年度的工作比较深入细致,政策宣传贯彻较深透,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拥护。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6/434712/index.html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6/434712/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张清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