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中共吉首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农业“大跃进”的启动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2021-07-08 09:17:26
时刻新闻
—分享—

195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八届三中全会,为发动“大跃进”做了准备,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建设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大跃进"的口号第一次提出来了。

1957年12月29日至1958年1月6日,中共吉首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候补代表及列席代表共362人。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湖南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集中讨论农业生产和组织“大跃进”。县委副书记石元星作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报告。报告首先肯定了全县“一五”期间经济建设与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工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目标。同时指出,用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特别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确定的标准来衡量,农业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因此,县委号召代表们围绕农业能不能快速发展的问题展开大讨论,揭露矛盾,检查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代表们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到县委的工作基点——庄稼农业合作社的参观,实地感受该社筹备1958年生产“大跃进”的轰轰烈烈的场面,代表们的情绪更加高涨。大家针对各方面的工作,从领导,思想作风,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部门的关系等方面,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会议期间,代表们共贴出大字报1789张,提出意见、建议1988条。这些意见,有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有献计献策的,有表决心创高产、挑战应战的,大多基调高昂,亦不乏深思熟虑。如阿挪乡一位代表对发展生产的要求写了一份大字报:“生产要发展,技术要跟上;农业合作社,缺乏技术人;今冬起高潮,水利和肥料。首先讲水利,技术快辅导;不光求数量,质量要搞好;积肥堆和达,技术怎么搞?若不跟上去,可惜费勤劳;赶快去辅导,质量才可靠;有质又有量,生产丰收有保障。”表明了当时很多人对生产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并不主张徒劳无功的盲目蛮干。

会议围绕“鼓足干劲,加大措施,跨上千里马,组织大跃进”口号,反复讨论如何高速发展农业生产问题,形成了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会议决议》,对1956年编制的吉首县十二年农业发展规划作第一次修改,制订了各项指标有明显提高的1958年农业生产计划。

《会议决议》指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工作中心仍然是农业生产,要连续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用3~5年时间,使所有农业社达到或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和收入水平。要求1958年全县稻田平均亩产600斤,旱地亩产400斤,粮食总产8300万斤,比丰收的1957年增长53.5%。同时,建立一个万亩丰产片和一批各类作物高产社,并在各种类型的丰产社内还要搞一些高额丰产田。

《决议》指出,吉首县的农业生产要“坚决贯彻以增产粮食为中心,同时积极发展农、林、牧、渔、副多种经营的方针,实行适合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采取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改良品种、推广新式农具、改进耕作方法、合理轮种、消灭病虫害等措施,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积极逐步地对农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指导农业社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和勤俭办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严肃慎重地整顿党员、干部的作风,要看到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本质上是好的,即使犯有严重的错误,在党和人民的教育和监督下,一般也是能够改正的”;在农业社内要“建立统一经营与分级管理的制度,实行社队分权”的“三包一奖”制度,“农业社的集体生产是社员生活的主要来源,家庭副业生产是社员收入的必要补充,农业社要积极发展集体生产,适当照顾个人家庭副业生产”。

显然,这个决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是基本正确的,对于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其中规定的发展生产的过高指标却脱离了农业生产的实际,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是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意识的体现,为日后“浮夸风”的产生与发展埋下了种子。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8/434642/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