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粗线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2021-08-24 11:29:39
时刻新闻
—分享—

1961年10月,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扩大会议认为在农村纠正以“共产风”为主的“五风”错误以后,又出现了单干风、投机风、偷盗风、赌博风、迷信风等“五股黑风”,城市中一些企业,也出现纪律松弛、管理混乱、财产被盗等现象。针对这些新情况,作出在全省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决定。并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必须坚持和风细雨、下深下透的方针,在本单位党组织领导下,运用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先干部后群众,先内部后外部,一层一层地进行思想教育和串连发动。后来把这一阶段的运动称为粗线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根据省委指示,中共吉首县于1961年11月16~30日召开两级干部会议,以安排粮食问题、部署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训练干部为主题。会议一方面继续认真纠正“五风”错误,层层承担担子平反定案解疙瘩,突出解决干部思想认识和粮食工作安排问题。另一方面,认真学习省委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政策,进行回忆对比,总结经验教训,揭露“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各种表现,批判歪风邪气,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武装干部队伍。会议还组织大家学习中央1961年1月27日制定的《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评选模范干部,鼓正气,讲精神,树旗帜。

随后,各公社以同样方式,对基层干部集中学习武装。使各级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划清是非界限,明确方向,坚定意志,加强团结,担起担子,形成领导核心。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围绕以粮食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县铺开。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阶段,主要是向群众广泛宣传学习人民公社《六十条》,即1961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组织群众恢复发展生产,以安排粮食为重点突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医治“五风”破坏和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创伤,对反“五风”后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干部群众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处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当时的情况是,几年来“五风”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农业生产倒退,吉首县1961年粮食生产水平竟低于刚刚解放的1949年,干部群众对集体生产的信心产生动摇,纷纷要求田土下放到户(实际上是主张包产到户)。太平等公社的部分干部群众列举了分田包产到户的八条理由:(1)可以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出工齐,工效高,质量好,解决了人心不齐的矛盾;(2)可以制止偷盗,解决得种不得收的矛盾;(3)可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目前粮食紧张的矛盾;(4)可以减轻干部的负担,减少包工定额和喊工的麻烦,解决干部家庭闹意见的矛盾;(5)分田到户了,可以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政策;(6)发展自由市场以后,有穷有富了,可以解决求借无门的矛盾;(7)分田到户是广大群众的要求,迟放不如早放,这是群众路线;(8)分田到户后,田还是大队的,这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时全县已有相当部分的队下放了一部分稻田和大部分早土。这本来是群众对恢复发展生产、战胜困难的合理要求,县委却将其作为“单干风”加以反对,从而使“粗线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开始便向“左”的方向偏转。

今日红色大事记:

图说党史:1925年8月24日,上海《时报》刊载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大罢工第二天发表的关于争取组织工会自由作为取得这次罢工斗争胜利的最基本条件的谈话。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