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瞬间风云:吉首县分批开展“四清”试点】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2021-08-30 15:21:45
时刻新闻
—分享—

州委“四清”试点结束,即部署各县分批开展试点,并强调用“两个十条”指导运动。县委按照州委部署,先后开展了两批试点工作。第一批试点在社塘公社,1963年10月上旬开始至次年2月上旬结束,共调集州、县工作队员212人进社驻队。社塘坡公社是苗族聚居地区,为便于开展工作,工作队还专门配备了苗族干部,基本保证每一个生产队有一名苗族干部驻点。第二批试点在丹青、排绸两个公社,1964年3月1日集中训练工作队员335人,12日入队,8月26日结束。这批工作队员中,除州、县直机关和公社干部170人外,还从农村抽调大队主要干部106人,复员退伍军人、知识青年等40人以及民族工作队员19人。这两批社教试点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都是地处边远的苗族聚居地区,都是“民主革命不彻底”,“"五股黑风”严重的公社。几年来,这几个公社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开展工作的难度大。为此,县委把组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作为搞好运动的前提,使之成为一支思想、工作、作风“三过硬”的队伍。按照省、州委要求,社教工作队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政治历史无大问题;思想作风没有严重错误;身体一般能坚持工作。县委为工作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纪律,并进行集中培训,组织队员反复学习"两个十条”,吃透精神,明确政策。同时,还突出开展“学习解放军、学习石油部”,学习吴兴春活动,工作队员纷纷表示要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线的硬骨头,做革命化的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驻丹青公社烟竹大队工作组就提出了在工作中要树立“五个三”作风,即“三老实”:作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三严":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肃态度;“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三依靠":依靠党的政策,依靠贫下中农,依靠基层组织;“三带头”:带头吃大苦,带头破难关,带头搞试验。

社教工作队入队时,就碰到了不少钉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是难找住户,群众找出许多理由谢绝工作队员人住。有的说:“房子窄,家里脏,你们住不惯";有的说:“人多了,难推粑粑。";有的说:“孩子怕‘果咱’”等等。贫下中农社员不肯接纳“党派出的工作队”,这的确令人深思。究其原因,一是土改后,县、社干部下乡一般住基层干部家,听干部话多,听贫下中农呼声少,同贫下中农感情疏远了;二是对运动不知底细,对党的政策不了解,怕打击报复,怕得罪人;三是怕以后叫他当干部。为打开局面,工作队从抓生产、生活入手,坚持与贫下中农“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阶级感情,讲明工作队的来意、“四清”运动的意义、目的,宣传政策,作思想发动,逐步扎下了根。

两批试点,都是按照统一部署,分四个战役进行:一是访贫问苦,扎根串连,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二是教育干部,进行“四清”;三是发动群众,深挖敌人,开展对敌斗争;四是进一步贯彻“六十条”,处理公私关系,整顿基层组织,规划集体生产运动始终根据中央“两个十条”和毛泽东指示,“以阶级斗争为纲”,贯彻“说服教育,洗手洗澡,轻装上阵,团结对敌”的方针,并吸取州委试点工作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紧紧依靠基层组织,以生产为中心,放手发动群众,有步骤有领导地展开。

今日红色大事记:

点击跳转——图说党史:井冈山黄洋界哨口。1928年8月30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这里击退湘赣敌军的进攻,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至11月,红军又打破了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

MAIN202108222133073248872792617.jpg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