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瞬间风云:建立生产管理制度——五定包干制】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2021-10-11 10:22:15
时刻新闻
—分享—

“五定包干”办法选定后,多次召开社员代表会,制定、审议、通过具体方案,处理具体问题。最后通过的方案是:

定总产: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以1961年三包产量或实收产量为依据,看增产潜力,评加评减,合理调整,或者在查田定产基础上,参照几年来各生产队土地、水利、劳动力、种植习惯等条件的改善变化和国家的要求进行调整,按各生产队实有田土面积,定出总产量,三年不变;总收入以农副产品折价和各方面找回的现金收入为依据,评定各生产队总产值,三年不变。

定征购:本着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坚持“多产多购多留多吃,少产少购少留少吃,既承认差别,又照顾差别”的原则,征购任务在1961年基础上增加10%为1962年的任务,按起交点计算,定到各生产队;其他食油统购、生猪派购、合同收购的家禽、蛋品、辣椒等任务,同时定到生产队;农业税按总产量11%分摊到生产队。

定上交:参照各生产队除去四留后的分配数定上交任务。大队机动粮和“六十条”规定的公益金、公积金、行管费比率按总收入分摊到生产队。

定用工:按各队劳动力的劳动底分,每10分底分上交5个工,作为大队积累工和生产协作工。

定交换:主要是粮食生产为主或经济作物为主的生产队之间的产品调剂。该大队各生产队均属粮食生产队,不需进行产品调剂。

“五定包干”任务确定后,对其他问题作出相应处理,如大队所有的山林、耕牛及大型农具长期固定给生产队使用,大队与国家、公社及其他大队的一切债权债务,均由大队自己处理,等等。各生产队根据任务,制订生产计划,完善经营管理。通过落实“五定包干”任务,干部安了心,群众落了心,原来丢弃在外日晒雨淋的农具都收捡起来并作了修理添置,安排了专人管理,原来放荒的田土争着耕种,干部、群众真正树立了当家作主的思想,生产项项有安排、有打算。如第一生产队在制订生产计划时,挖潜力,细划算,在定产基础上计划扩大近20%。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大干一冬春,保证明年吃饱饭。

1961年12月,县委先后召开的县社两级主干会和全县三级干部会,全面学习贯彻“六十条”修正草案中,集中学习了“五定包干制”,结合试点的作法进行讨论。一致认为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分配,实行“五定包干”是个好办法,决定在全县推行。

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以及“五定包干制”的推行,赢得了广大社员群众的热烈欢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忙着抢耕、抢种,许多沉寂多时的山寨田园,又出现了牛欢马闹的动人场面。1962年的春风,开始吹散三年“苦日子”的重重阴霾。当然,这种生产管理体制仍是人民公社体系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天生的”缺陷和弊端,而不少对“一大二公”情有独钟的人,认为把核算单位放到生产队,只不过是应对国民经济困难的一个权宜之计,到了所谓条件成熟的时候,还是要搞“高级形式”的。文革期间,“学大寨”运动中出现的“穷过渡”现象,就是这种“左”的思维的反映。

今日红色大事记:

点击跳转——图说党史: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回到延安,受到延安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MAIN202108222133073248872792617.jpg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