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推广良种。一是健全种子工作体系,充实了县农业局种子小组和农技站种子员队伍,开展品种对比试验,进行种子提纯复壮;二是贯彻“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恢复、建立种子田制度,选育当地常规良种,引进推广外地良种,1964年县内向生产队预约繁殖各类作物种子10万斤,1965年建立种子田1.8万亩,支援外地良种127万斤;三是引进良种,水稻开始引进推广矮杆、早熟、抗倒伏的高产品种,逐步代替高杆、低产、易倒伏的老品种,至1965年,水稻、棉花、油菜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60%、20%、60%,1966年全县水稻普及了矮杆品种。良种的选育、引进、推广,对当时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实行科学种田。1962年3月,全县恢复和建立了万溶江、吉首、矮寨、马颈坳、河溪、丹青六个片农业技术服务站、四个片畜牧兽医站和县畜牧兽医总站,培训和组织群众科学技术队伍,实行领导、群众、技术干部三结合,开展科学实验,推广农业技术。耕作上精耕细作,改变粗放耕作习惯,稻田细犁细耙,增强保水能力,旱地改变刀耕火种习惯,增施磷钾肥料;栽培上实行小蔸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排;植物保护上实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继续推广“三光”治虫,同积肥结合进行,翻犁冬板田,消灭越冬害虫,县病虫测报站及时发出病虫情报,作到“治早、治小、治了”,病虫盛发期,发动群众点灯诱杀,结合化学防治,药剂扑杀。改良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和加强生产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
今日红色大事记: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