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在吉首就地过年,有一种别样乡愁

来源:吉首融媒体中心 作者:冷麦玲 编辑:肖庆宾 2022-02-02 11:19:32
时刻新闻
—分享—

爆竹声声,过年了。今年在工作地吉首过年,这是我自出生以来不在父母身边过的第三个春节。第一次是结婚那年,同年公公也走了,所以那年到老公家过春节;第二次是2020年,因疫情爆发,老公因岗位特殊,年饭都在岗位上吃,我自然也没能回去过年;再就是这次,儿子高三,也因疫情原因,响应政府非必要不出州的号召,我们选择就地过年。

老公是泸溪人,家离吉首不远,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所以双休我们就能回家看望92岁高龄的婆婆。而我老家,在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颠颠簸簸7个小时,所以非长假不能回。于是,我和老公之间有了默契,过年基本都到我家。

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都特别有感情,每次只要回老家,我都会到处走走看看,也在变化中感受家乡的变迁和发展。

没回家过年,多少有些遗憾。姐妹几个在家庭群闲聊时,我说:“我好想回来过年,到吉首过年找不到感觉,过了就跟没过一样,只是放了几天假而已。”敲出这些字,我眼角有些湿润,我知道,对家的这份不舍和牵挂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只要一触及,便会有莫名的情愫升起。因为没计划回家过年,所以即使放假也跟平时一样,没有过年的那份欢喜。老公倒是很积极,抽空去买了羊肉、鱼肉,提前做好年菜,又吩咐我洗好腊肉,备好小菜。在整个备年的过程中,我一直是被动的。

三口之家,过年不需要学老家一样做十六碗,我和老公商议,做了6个菜,也预示虎年六六大顺,心想事成。碰杯祝福,在唠嗑之中团年饭很快就吃完了。在老家不同,先要把外面的衣物都收进屋里,放响鞭炮,把所有的门关上,只留大门虚掩,接着就是“叫饭”,意即请过世的亲人回来吃饭,饭先盛半碗,然后爸爸开始念念有词,边请过世的亲人边把筷子放到碗上,接着把酒绕桌子洒一圈,再退下来恭敬站着,就仿佛前辈们真到吃饭一样,过一小会,又逐一把筷子放下,再把茶水洒一圈,每每这时,孩子们都不吱声,唯恐打扰到爸爸。“叫饭”仪式结束,把饭倒回去换成热饭,团年饭便开始了,孩子们又开始嘻嘻哈哈,瞬间又热闹了。

吃过团年饭,各自忙开,开始给家畜家禽弄吃的。给狗盛米饭,一般配豆腐和肉,狗先吃哪样,则说明来年哪样比较贵,虽不知父母这样说的依据,但小时也很好奇,盯着狗狗先吃什么,然后再跑去报告父母。再就是鸡,过年也不吃玉米而吃米饭,牛也不例外,过年吃的也是与平常不同的红薯。一切忙完,就为下午给逝去的亲人“送亮”做准备,把香染好后烤干,备好鞭炮和纸钱,就可以出发了,因为逝去的亲人都没葬一块,所以需要走很多地方。每到一处,都点香烧纸放鞭炮磕头,每个程序都不会少。

晚上,一家人围在火塘边,拉家常,发红包,其乐融融。

正月初一一大早,全家洗漱完毕,从大门排队出去,叫“出行”,爸爸会提前看好方向,哪是喜神方,哪是财神方,然后再决定出门后往哪个方向走,出行时照样点鞭炮、放礼炮,喜迎新一年的到来,整个过程满满的仪式感。

等二姐一家回来拜年,全家人就都到齐了,每每这时,我都会组织一家人照一张全家福,年年如此。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离家已二十余载,父母也已古稀之年。常常怀念,年少时在山间割草放牛奔跑的日子,姐妹嬉笑打闹追逐的岁月。而今,各自成家和繁忙,只有过年,才是我们相聚的日子,今年春节没回,就要再等一年。

家乡,永远是我最亲近和牵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有一同摸爬滚打长大的姐妹,有我的童年和成长……

来源:吉首融媒体中心

作者:冷麦玲

编辑:肖庆宾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