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叫做“咆匠寨”
很多吉首本地人都不知道,距离城市近在咫尺的一山之隔,有个栗溪村。
栗溪村,隶属于吉首市石家冲街道,位于曙光高架桥右侧山中,距市区仅8公里。全村分为3个村民小组,其中的三组,是一个自然寨,曾经名为“咆匠寨”。
所谓“咆匠”,吉首本地话,指患有“甲状腺肿大”的病人。旧时代,由于缺碘、营养不良、卫生极差等原因,常爆发“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群体性疾病。一个寨子,以“咆匠”为寨名,这个村的生存条件之差,可见一斑。
直到2012年,栗溪村的人均收入,仅4600元,远低于当年的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917元。
“嫁古嫁怪不嫁咆匠寨”,贫穷之痛,栗溪尤重。
栗溪村原通村路
靠山吃山“挖树卖”
栗溪虽穷,但自然环境很好,有山有水有宝贝。
全村林地面积7800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9%,山里面生长着很多珍贵的树种,尤其野生的观赏树种“金弹子”众多。
从20世纪末开始,一些外出务工见过世面的村民,发现金弹子在苗木市场价值不菲,就开始上山挖金弹子,再卖给那些玩奇石盆景的人,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你也挖,我也挖,十几年下来,野生金弹子资源几近枯竭,山上留下一个又一个树坑。
资源越来越少,挖金弹子也赚不到几个钱了,村民们又走上了外出务工的老路。
2012年,全村总人口609人,竟有420人外出务工。栗溪,成了空心村。
精准扶贫“打基础”
2013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也吹到了栗溪。
扶贫工作队进驻了——从2014年开始,栗溪村在吉首市纪委监委、市税务、市委巡察办、市农商行等单位的帮助下,通村公路修通了,村部小楼建成了,太阳能路灯竖起来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了,公交车开到了村门口了……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公共设施逐步健全。
“栗溪村的村民们有思路有门路,经济上不去,基本上都是卡在基础设施上。那我们工作队就想办法帮他们扎扎实实打基础,给他们搞经济做产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天高任鸟飞。”市纪委扶贫干部这样说。
党建引领“上产业”
“靠挖野生金弹子来赚钱,肯定不是个事,还是要引导村民,把金弹子做成产业才行。”
2017年,村支两委改选后,党的基层队伍得到了强化,党员干部积极为村里长期发展经济出谋划策——
“我们这里既然野生的金弹子都长得那么好,那为什么不能种植金弹子?”
“对,利用我们的自然环境,就种金弹子。”
“以后,野生的都不能挖了,当成宝,我们只卖种植的,还可以选种多个品种。”
“先鼓励几家能干的种,做个示范,让大家看到有搞头,再一鼓作气号召全村种。这样,家家都受益,才算是个长期饭碗,不老产业。”
“好,村里面先出面,请林业专家来教大家科学种植,请盆景专家来教大家塑形。”
党建引领,产业起步。至2019年,全村金弹子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亩,种植户达78户,从业人员达300多人。是年,栗溪村脱贫摘帽。
盆景庭院经济
金弹子培育基地
与时俱进“升级版”
产业做得怎么样,得靠市场用真金白银来评价。
“这一棵是三年苗,50元,50元……行,30卖你。”栗溪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他们拿起手机,走进庭院和田野,一棵一棵直播讲解,在线议价推销,把原本仅靠盆景花木市场的金弹子销售,推上了时尚的网络平台,大幅度扩展了销售渠道。
2021年,村支两委再度换届。面对新时代新市场,新班子上任后,与驻村工作队、街道联点领导多次召开“屋场会”“火坑会”,邀请党员群众、产业能人发表意见建议,谋划村产业“升级”。推出了“金弹子全产业链提质改造项目”,包括展示厅、直播间、农民培训室、种植园、清廉荷塘、露营基地、美丽庭院、休闲水库等内容。
总体而言,是“产业做规划,产品做提质,销售做创新,环境做美化。”
2022年,全村金弹子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光网络直播就卖了950万元。
金弹子展销培训基地现场直播
栗溪幸福“看得见”
金弹子产业的崛起,为栗溪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乡村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如今的栗溪,交通便利,村容整洁,风光秀美,成为“美丽吉首”的新兴乡村游景点之一。每逢节假日,人们来到栗溪,在荷塘间拍照,在水库边钓鱼,在庭院里观赏盆景,在田野里选购树苗,或者看村民直播卖树,然后吃一顿丰盛农家乐,开开心心回城。
清廉荷塘
2022年,栗溪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减至180人。而全村人均收入,则达到25000余元,全面超过是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0133元。其中,“金弹子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超过了50000元。
栗溪用十年的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雄辩地证明:只要学深悟透笃行“两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乡村振兴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刚
编辑: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