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公“好”龙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倩雯 2024-02-22 15:52:41
时刻新闻
—分享—

吉首融媒2月22日讯(记者 彭璟)在距离龙年春节一个多月时,吉首市河溪镇扎龙手艺人杨德亮就忙活开来。他家门前的院坝上摆放着一个精致气派的龙头,房前屋后也被各种“龙”元素填充,除了扎好的龙头还有很多龙身骨架。杨德亮是当地出了名的扎龙好手,又因为2024年是甲辰龙年,所以扎龙订单需求量增大,他特意喊了三四个徒弟过来帮忙扎制龙灯。

2.22杨公1_副本.jpg

师徒一起扎制龙灯

吉首人记忆中最“狂野”的年俗莫过于“钢火烧龙”。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河溪镇和马颈坳镇都会举行盛大的“烧龙”活动,一条条彩龙在钢火中腾跃飞舞、逐火而欢,瞬间点燃元宵夜。几百年来,“钢火烧龙”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消灾祈福、美好愿景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和习惯。特别是河溪镇,一直到如今,只要临近年边,会扎龙的河溪人都会从外地赶回家扎制龙灯,参加正月十五的“钢火烧龙”。

2.22杨公2_副本.jpg

与龙相伴60载

“乾州的春,河溪的灯。小时候的河溪年味浓得很,从正月初三龙灯、花灯、狮子灯、走马灯……出灯挨家挨户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烧龙’,夜如白昼,热闹非凡。”杨德亮说起儿时,记忆犹新。他的祖上都是扎龙手艺人,所以他对龙灯有种天生的喜好,八九岁时开始跟着祖辈学习扎龙技艺,到他这代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了。

2.22杨公3_副本.jpg

扎龙要选节平、柔韧性好的母竹

2.22杨公4_副本.jpg

破篾是一种精细手艺

2.22杨公5_副本.jpg

篾条弯曲的弧度全在手上

2.22杨公6_副本.jpg

每一剪刀都需精准

2.22杨公7_副本.jpg

用来糊龙身的皮纸也很讲究

“扎龙很讲究的,工序分为选竹、破篾、扎作、裱糊、彩绘、装配。首先,选用的竹子一定是节平、柔韧性好的母竹。然后破成不同粗细软硬的篾条,再以竹篾扎成龙头、龙尾造型的框架后,用纸、纱裱贴,外表平整不起皱褶。接下来进行作画彩绘,再用金锡纸、麻绳、剪纸花样装饰。龙身则由单数竹子编成的篾篓组成,最后用大、小河庵请愿得到的红布将龙头、龙身、龙尾相连,整条龙才算扎完。”杨德亮细细介绍道, 扎龙制作过程十分繁复,涉及工艺非常多,要懂得竹工、绘画、剪纸、设计等,一条完整的扎龙快则半月,慢则两到三个月才能完成。

2.22杨公8_副本.jpg

每个龙头都有严格的标准

2.22杨公9_副本.jpg

龙身彩绘完成后用锡纸贴金边

2.22杨公10_副本.jpg

每片龙鳞都有生命

2.22杨公11_副本.jpg

接龙身、龙头给后辈看

龙灯没有固定模样,扎制的技艺全在杨德亮的脑中和手上,在扎制过程中不仅每个细节都要到位,而且从不同角度看龙都是立体的,这对扎龙手艺人有着很高要求,最终才能实现如龙般栩栩如生。杨德亮说:“最难扎制的要数龙角,因做工复杂,数根篾条要用火烤成龙角弯曲弧度的外形,内加不同大小的篾圈,使其不变形。”龙灯制作完成还要举行庄重的“接龙”仪式,准备刀头、香纸、酒等,请师傅开光点像,然后大家才把“龙”请回家。

2.22杨公12_副本.jpg

接龙仪式

2.22杨公13_副本.jpg

接龙回家

“河溪大多数扎龙人都是我的徒弟,好多人来跟我拜师学艺,我都乐意去教,就是想把这份骨子里的热爱传承下去。”如今,69岁的杨德亮依旧坚守着他所热爱的扎龙技艺,而且现在还多了一个习惯,他在每次扎完龙后都会录下视频,想留给孙子和更多后生们看,他希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文化和技艺能得到传承和发扬,让河溪的“钢火烧龙”一直热闹下去。

2.22杨公14_副本.jpg

传承与希望

一审:邹婵

二审:李琨

三审:赵欢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倩雯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