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家风故事|吉首市疾控中心罗结珍和你聊聊她的家风故事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倩雯 2024-03-22 16:03:58
—分享—

我是吉首市疾控中心一名平凡的工作者,今天与大家聊聊我的家风故事。

我生于贫瘠的农村,自幼便在清贫的家庭环境中艰苦成长,亲眼见证了母亲的辛勤劳作与无私奉献,深切感受到了兄弟姐妹间的相互扶持与共度艰难。这些经历,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为我铸就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格,同时也培养了我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这些家风,如同种子一般,在我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先说“孝”字。

《孝经·三才章》提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道不仅是天经地义,更是每个人应当践行的行为准则。我们家庭特殊,自小便失去了亲生父亲的庇护,是母亲的坚韧和继父的包容,共同支撑起了我们子女成长的天空。然而,继父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常常成为母亲心中的痛点,让她在默默付出之余,也不免流露出些许的嫌弃。但是,我们子女深感养育之恩重于泰山,理应以孝心和感激之心回报他的养育之情。

一次,他与母亲因为一些琐事发生激烈的口角,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整整一周都未归家。这让我们全家都心急如焚,四处寻找他的踪迹。最终,弟弟在一处极为偏远的县城找到了他,经过一番劝说,才将他劝回了家。弟弟还特地嘱托母亲,不能再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他,而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2014年,他扛木材时不慎摔倒,腿部严重受伤。他第一时间通知了我,我们几个孩子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将他紧急送往医院。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我们轮流照顾他,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身体状况,直到他完全康复。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是看到他的笑容和逐渐康复的身体,我们都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份亲情的力量,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更加坚强,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陪伴与关爱。村里的人们纷纷议论着,都说即便是亲生的孩子也未必能做到这样好。他们甚至打趣地跟继父开玩笑,说他真是走了大运,能拥有如此孝顺的子女。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母亲因早年辛劳过度,近年来饱受腿疾之苦,行走不便,加之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的困扰,生活几乎无法自理。然而,我们兄弟姐妹之间从未特意商议,都是心照不宣地分期分批回家照顾母亲。家中所需所缺,我们总是争着补齐,从未有过推诿之言。我弟媳作为家庭主妇,每逢周一至周四,她都全心全意地在家照顾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母亲倍感温暖。婆媳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如同母女一般。作为家中的老大,我更是时刻以身作则,尽力做好带头示范。

因此,我们家中,人人心怀孝心,懂得感恩。我们深知母亲的养育之恩重如泰山,只有用孝心和行动去回报,才能让她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怀。

再聊“和”字。

明代才子徐渭有言:“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我们几个小家庭虽然不富裕,但难能可贵的是,皆和睦相亲。父母虽未饱读诗书,未曾以长篇大论教诲我们,然他们以身体力行、生活之态度,默默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于我的小家,我们虽时有矛盾,但总能保持冷静,而后慢慢化解,故矛盾不易升级,更不易积压;于我们的“大家”,每逢佳节,再忙,我们都会齐聚一堂,谈谈各自的工作学习情况,相互给予鼓励和支持。兄弟姐妹之间情深意切,彼此关心、支持,这让我深感欣慰。举个例子,当年孩子即将前往长沙就读高中,我曾在妹妹面前流露出些许担忧,担心未来的经济压力。然而,妹妹却坚定地对我说:“姐,你无需忧虑,有我在呢!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你只管让孩子去读!”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想,这便是“家和万事兴”的真谛吧。家庭和睦,万事皆兴;家人支持,无所不能。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幸福篇章。

最后谈“勤”字。

俗话说:“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在我年幼之时,家境贫寒,当我顺利考取中专(当时毕业后即有分配工作之保障),我的妹妹与弟弟却相继放弃了学业。这成为了母亲一生的遗憾,也是我弟妹心中永远的痛楚。然而,他们并未责怪母亲,因为他们深知母亲当时的艰难处境,所以选择了理解与包容。在之后的创业中,他们付出了比常人多很多倍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而我,成功完成学业并分配工作,尽管是最基层、最偏远、最艰苦的乡镇,我都始终保持着“勤”的精神,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吃苦耐劳,态度上毫无怨言。

有同事问我:“你怎么获得那样多的奖项?可是有什么窍门?”其实,哪里有什么捷径呢?踏实做事,勤奋做人,能吃苦能吃亏,这大概就是我的窍门吧!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始终秉承这种精神来激励他们。如今,我们家中已有四名大学生(两名尚在读初中),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这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我们家庭的言传身教,以及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和坚持。

总之,我相信,好的家风,是带来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传承中华的优良美德。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倩雯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