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融媒11月12日讯(通讯员 杨鑫)近日,在吉首市太平镇太平村前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闪现着不少忙碌的身影,这是村集体经济先后流转耕地50余亩,建成以轮种土豆、白云贡米、玉米等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太平村村民张正兴说“通过这一轮作种植模式,一块地至少可以产生3次经济效益,让这块蔬菜基地‘生金’不断”。
在这片“金土地”上,村集体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协调各方关系,为蔬菜种植奠定坚实基础。合作社在技术指导、物资调配、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蔬菜种植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而农户们,则是这片土地上最勤劳的耕耘者,他们满怀希望地播下种子,精心呵护每一棵幼苗,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蔬菜成熟后,收购公司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为村民们的辛勤劳作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蔬菜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有力推动,百姓致富的道路也愈发宽广。
产业旺则乡村兴。近年来,太平镇提升农产品育种、栽培、收获环节的乡“土”资源价值,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特”色和提高联农带农增收的全“产”业链条,除茶叶、生猪等传统产业外,因地制宜开发出“订单蔬菜”、冬桃、油茶、中药材、工业辣椒等特色产业,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主导产业“多点开花”,形成了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结出“硕果累累”。
工业辣椒与普通辣椒相比,辣度堪称“火辣至极”,所含辣椒素远超常规品种。这一特点使其在工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从生物农药到医疗用品,从食品添加剂到化妆品原料,工业辣椒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市场上需求日益增长。太平镇的工业辣椒种植面积已达到240亩,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收益约达120万元。
曾经的夯古村是实体产业空心村,如今因冬桃而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五年的精心培育,冬桃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160亩扩大到700余亩,年均产值可以达到300万元。夯古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负责申报配套项目资金,为冬桃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合作社则主抓经营发展,负责冬桃的种植、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冬桃的品质与效益;农户则自主参与协同,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参与其中,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冬桃甜蜜,正如乡亲们的生活一般,不仅有效推动了冬桃产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周边村寨180多户500多人实现了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目标。
霜降过后茶籽熟,油茶成了“金果果”,太平镇千亩油茶迎来采摘黄金期,村民们穿梭于漫山遍野的油茶林中抢抓时节采摘油茶果,往日幽静的油茶林热闹非凡。目前油茶产业在太平镇茶群村、金星村进行试点示范,种植面积约上千亩,经过5年的精心管护,现在油茶果进入了盛产期,今年预计可产茶油2万斤,产值100多万元。
太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特色生态资源优势,以点带面引导培育油茶林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形成油茶产销一体化产业链,以产业促就业、带民富,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百姓,太平镇特色产业开辟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截至目前,太平镇新种或管护茶叶种植面积1.05万亩、白云贡米2200亩、油茶2000亩、冬桃种植面积700亩、柑橘600余亩、工业辣椒240亩、中药材100余亩,出栏生猪1.3万头、蛋鸡4万羽,产业覆盖率达100%,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后太平镇也将继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在产业多元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打造优质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助推全镇种植、养殖(产业)提质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一审 :邹婵
二审 :赵欢
三审 :李琨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