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融媒11月27日讯(通讯员 彭琴 龙海蓉)近日,吉首市双塘街道展演队在中国村厨村艺大晒湖南专场,以戏会友,与来自14个市州的代表队同台展示交流,表演的《捡田螺》《穆桂英挂帅》等经典阳戏曲目串烧,唱腔优美、动作活捷、表演独特,赢得围观群众一片赞叹喝彩。
双塘素有“阳戏艺术之乡”的美誉,相传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深厚。近年来,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吉首市双塘街道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和优势,立足本地传统特色阳戏,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促进双塘阳戏文化传承发展。
“90后”的联合社区居民吴小婷从小生活在阳戏氛围浓厚的双塘,爷爷是联合阳戏团的一名二胡手,耳濡目染间对学习阳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地阳戏剧团跟学后,又专门前往张家界茗艺阳戏团求学,并跟随剧团前往各地展演。
今年重阳节以来,双塘街道多次邀请张家界茗艺阳戏剧团,在辖区各村社区开展“阳戏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婆与媳》《传家宝》《富寿图》等经典孝亲剧目,引得台下观众叫好不断,跌宕起伏的剧情,不时让部分老人热泪盈眶。
“我们一家都特别爱看阳戏,晚上吃完饭就早早过来等了,每一场戏我们都会来,根本看不够。”周家寨社区居民、81岁的资深戏迷杨奶奶笑着说道。30余场演出场场高朋满座,各村社区群众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
“双塘的群众非常热情,我们表演得也更加卖力。”受邀的茗艺艺术团团长刘明介绍,张家界阳戏数“北路阳戏”,在戏曲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更多是受到荆楚地区文化影响,形成了与双塘“南路阳戏”不同的戏曲艺术风格。“我们既是受邀展演,也是交流学习”。
双塘被视为“湘西阳戏”起源地之一,大小剧目有150多种,演出题材多为反映乡风民俗、男女恋情、神话传说等,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深受本地群众喜爱。“除去联合、周家寨、坨丰三支规模较为成熟的剧团,我们村村都有文艺队伍,队队都有文艺骨干,但逢节日庆典,一出阳戏必不可少。”双塘街道文化站负责人介绍道。
“每次现场看到很多外地观众朋友,特别是年轻一代观看、喜爱我们双塘阳戏,我越发坚定要继续做好服务引导和传承创新工作,让传统阳戏文化焕发光彩。”联合社区村级文艺骨干杨超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双塘街道十分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自2018年阳戏传习所成立以来,先后筹资10万余元进行升级改造,并在市非遗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了5万余元的服装道具、音响设备等。通过街道文化站组织,杨秀早、周凤莲、张明杰等一批本土省、州、市级非遗传承人扎根阳戏传习所,通过实体班教习、进村(社区)、进学校等方式开展文化惠民培训、授徒活动,累计开班10余场、受训1800余人次,培养了大量后继人才和文艺骨干。同时,传承人们先后到麻阳、凤凰、泸溪、辰溪等地进行表演和交流,多次带领本地阳戏剧团登上四省边区民族民间艺术大赛、非遗展演及州市“乾州春会”“苗族四月八”“鼓文化节”等活动舞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之余,进一步推动本土阳戏文化交流传承、发扬光大。
一审 :邹婵
二审 :赵欢
三审 :向军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琴 龙海蓉
编辑:周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