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方寸间绘就“温暖之城”——吉首市推动城市精细化人性化治理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琴 向君 编辑:周玥 2025-06-30 16:54:38
—分享—

“以前多是点头之交,现在天天一起种菜,邻居变朋友了!”6月17日,走进吉首市镇溪街道砂子坳社区,曾经的一片闲置空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共享菜园,居民张煜仁正与大伙一起翻土播种、交流种菜心得,不时传来笑声。

这是吉首市深耕基层治理,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生动缩影。从社区角落到小区楼栋,从凝聚邻里温情到关爱新就业群体,吉首以“微菜园”“微服务”“微阵地”三招妙笔,在方寸间绘就“温暖之城”。

微菜园:

泥土芬芳连起邻里心

芒种时节,暑气渐浓。

晨光里,吉首市民张亮武蹲在石家冲街道共享菜园的菜畦边,拔着杂草,身后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

“既是种菜,也是交朋友。”他扭头望着正在菜垄前研究蚯蚓的孩子说,“这儿可比游乐场有意思,他们喜欢凑在一起给菜苗浇水、盼着豆角爬满竹架……刚才还跟我说,过不了多久就能摘新鲜青菜啦!”

以前,城市荒地杂草丛生。如今,全市城区规划了7个菜园,900余块菜地都有“主人”认领,锄头铲子摆放整齐,喧嚣城市中辟出微型“开心农场”。

“共享菜园,绝非传统耕作复刻,更是一场探索多元共治、实现基层善治的试验田。”吉首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说。

从今年3月起,吉首市盘活闲置土地,打造“共享菜园”,采取“社区指导+居民自治”模式运营,制定《共享菜园实施方案》,居民签署《认领协议》,引导居民有序认领、分区耕种。

“一年租金100元,很划算,种的菜大家一起分享。”张亮武望着菜地感慨。

铲与泥土碰撞出沙沙声响。人们挽起衣袖,并肩除草。曾经擦肩而过的城市陌生人,成了共同耕耘的伙伴,泥土的芬芳与邻里的温情在此交融生长。

微服务:

精准把脉解小区沉疴

“物业费降了,车位费低了,服务也更贴心!”吉首市祥和江山小区业主张海波感受真切。过去,小区收费高、服务差、设施弱,业主与物业矛盾重重。

转机来自“城市小区治理精锐专班”。吉首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多部门联合进驻,42项老大难问题被一一化解。“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成为现实。

专班入户后深挖病灶,多个小区409个治理难题浮出水面:物业乱收费、服务差、公共设施老化……

随即,《吉首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吉首市物业企业治理监管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接连出台,建立物业治理联席会议机制,组建吉首市房地产和物管行业党委、小区党支部,对129个物业小区精准定级分类施策。

在峒河街道锦绣香江小区,“诚信摊位”成了风景。物业没取缔居民卖菜点,反而统一购置木桌设固定摊位,免费提供。“摊位无人守,从没少过菜钱。”居民宋怡莲直言。

这一创新举措的背后,离不开小区党组织的引领和推动。目前,全市已有39个小区成立党组织,党员楼栋长57名。

变化不止于此。2025年以来,吉首精选峒河街道湘泉花园、石家冲街道配件厂小区、镇溪街道吉新社区一宿舍小区、乾州街道金坪家园4个特质迥异小区打造“试验田”,尝试智慧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无人管理小区等新模式,并把经验总结为可复制的“吉首方案”。居民心安之路,越走越宽。

微阵地:

暖灯照亮“城市奔跑者”

“从前像城市‘过客’,现在党和政府惦记我们,难事有处说,终于有‘家’了!”外卖骑手吴正军的心声,是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的缩影。

吉首市深化关爱服务,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精心构建“需求收集—问题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机制,定期收集新就业群体关于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建议,将“管理变量”化为“治理增量”。一年间,法律咨询难、停车难、进门难等58件“关键小事”在司法、城管执法、交警等部门协作下迎刃而解。

“下雨天能歇脚,平时能喝水充电,方便又暖心!”外卖小哥王永生停好摩托车,走进爱心驿站。

如今,暖意遍布全城:吉首市建立37处党群服务中心、5个新就业群体爱心驿站、110个快递外卖“专属停车位”、便捷充(换)电设施……为2000余名奔波的快递员、外卖骑手点亮城市暖灯。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琴 向君

编辑:周玥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