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融媒体中心9月25日讯(通讯员 阳 月 向安春)秋日,丰收的喜悦常一度因“滞销”问题蒙上阴影——在望江坳村,不少脱贫户和老年农户虽迎来了作物丰产,却面临着无力运输、难以对外销售的困境。如今,一支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组成的“助销小队”主动转型,化身“销售员”“配送员”,正悄悄改变这一切。
从“发现困难”到“主动破局”
张正生是望江坳村脱贫监测户,在最近的入户走访中,望江坳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注意到,像他这样勤劳的农户虽辛勤耕作、自产各类农品,却因年龄大、出行不便,无法及时将产品送入市场。“芋头、花生、红薯、冬瓜、南瓜……都是好东西,就是卖不动”,这成了不少群众的共同焦虑。

面对这一现实,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迅速整合资源,多方联系对接,发动吉首市审计局等驻村后盾单位团购、推行“以购代扶”,甚至亲自上门打包、代送代销,实现从地头到单位的“点对点”供应。红薯、芋头、冬瓜等以往常滞销的作物,将成为单位食堂的“营养餐”。
“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完了!”
83岁的张正生站在自家院子里,看着原本堆满门口的农产品一箱箱被搬上车,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惊喜。“以前一天只能挑一点点去集市,现在干部们直接来家里收,300斤作物不用出门,一天就卖完了!。”

基层工作新探索:村“两委”携手工作队积极创新服务模式
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并未止步于传统服务方式,而是继续着力探索“一线服务”新路径。他们主动跨前一步、深入市场前端,积极尝试“以购代扶”“定点直供”等帮扶机制,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展对接渠道。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切实为农户缓解了销售难题,更体现了基层治理从“管理”到“服务”的深度转型。村“两委”正持续以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打通从地头到市场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坚实的服务力量。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思考什么、做什么。”望江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吴耀辉这样说道。望江坳村将延续此类模式,通过低门槛、高效率的方式打通产销梗阻,帮助困难群众稳定增收。一场从“帮忙卖菜”开始的行动,正悄然演变为一幅干部群众携手、市场与田间直接对话的温暖图景。
一审:陈玉茹
二审:石艳
三审:向军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阳月 向安春
编辑: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