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融媒3月7日讯(记者 吉首融媒3月6日讯(记者 彭璟))春日清晨,位于吉首市矮寨镇大兴社区聚福片区施工现场,挖掘机在一排排老屋之间穿梭,工作队包户干部正帮着村民搬运家具,新一天的腾房工作开始了。
年迈的村民们站在路边,抬头远望,怀揣新的期盼,与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做最后的告别。“走出深山,迎接新的生活。”这是大兴寨水库移民搬迁聚福片区移民共同的美好愿景。如今,随着大兴寨水库安置房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加快,幸福家园近在眼前。
村民龙明伍和工作队干部刘健军
“一二三,加油抬!”四五个村民在狭窄的村道上进进出出,正帮着村里人家搬运大件家具。
一组村民龙明伍忙前忙后,而在几年前,移民征迁动员时,他曾坚决反对拆迁。“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现在要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不同意。”龙明伍的想法跟很多村民的想法不谋而合,故土难舍,家园难离。
为此,聚福片区工作队的队员们,每天夜以继日地挨家挨户上门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传,将一笔笔“经济账”、“生态账”算给村民听。
从“背政策”到“解心结”,工作组干部每天坚持入户走访,把“政策宣讲会”变成“入户恳谈会”,实地了解移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具体诉求,全心全意解决移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谁家子女入学存在困难、谁家经济收入低、哪户进城后需要就业帮扶、留守老人存在搬家困难……每一位包户干部的笔记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移民群众的“心事”。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定要为移民群众做好服务,解好心结。”了解到龙明伍家里有两个孙子在吉首市溶江小学上学,工作队干部刘健军转换思路,从后代教育方面入手。他说,我们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难道也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在大山里生活一辈子吗?
几经劝解,最终,龙明伍签订了搬迁协议,在矮寨安置区选择安置,后续各个节点的搬迁工作,他都主动配合走在前列,成功领到了腾房奖等各项奖励补贴。
龙明伍的思想转变给当地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大家看到后纷纷签订搬迁协议。
村民龙正生
“哪个都舍不得,但是大家还是要支持国家,舍小家顾大家。” 二组村民龙正生说道。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移民群众的思想发生转变,从“要我搬”变为“我要搬”,不少村民主动腾房拆房,配合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移民进城之后如何生活?面对移民关切的生存问题,工作队耐心向存有疑虑的移民讲解后扶政策,让移民搬迁重拾进城生活的信心。
村民石成孝
“进城以后要加油工作,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走出大山。”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聚福片区高岩二组村民石成孝在市区购置了满意住房,谈及未来生活,他信心满满。
移民难,难在工作千头万绪。政策“千条线”,移民包户干部就是那根“针”,将广大移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植根于心里。
自大兴寨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开展以来,广大移民包户干部用双脚丈量了库区移民村的每一个角落。随便一处民居,他们都能准确说出户主的信息,路上随便一位村民,他们都能亲切热情的同其聊上半天。
“只要心中永远装着百姓,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好的事情。”聚福片区工作队干部刘健军说。
以真心真情建立信任,用耐心苦心倾听诉求,靠政策公心化解疑虑。扎根库区,服务移民,大兴寨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的各片区工作队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移民工作不是冰冷的数字算法,而是需要将心比心的双向奔赴。那些写满群众需求的笔记本、手机里存着的数百张老屋照片、凌晨仍在跳动的微信工作群,共同构成了大兴寨水库移民搬迁基层干部的工作图谱,托起移民群众幸福生活梦。
一审:段锦仪
二审:邹婵
三审:向军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鑫 石兵 隆琼 龙韬宇 石祥奕
编辑:周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