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吉首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2016-06-29 09:45:34
—分享—

2015安监照片 244_副本_副本.jpg

在基地抽取蔬菜样品

张明付  贾德翠/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事关政府信誉和社会稳定。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吉首市从突出抓好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三品一标”认证等重点工作入手,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实现了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确保了广大市民的健康消费。

  

  建立体系,确保监管全面覆盖

  6月6日上午,在寨阳工作办矮板蔬菜基地,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菜地里不停地来回走动,时而弯下腰捡起遗弃的农药袋子,时而叮嘱种菜村民。他叫杨一通,是矮板村二组组长,也是本组农产品质量安全组协管员,刚才是给种菜农户说,热天来了,蔬菜用药多了,告诉他们在蔬菜打药的时候不要使用剧毒农药。施药过后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天数才能采摘上市,否则,乡检测员检测蔬菜农残会超标,超标蔬菜不能上市销售。这是该市68个农产品生产基地270多个组协管员的缩影。

  截至目前,吉首市已全面建立了市、镇、村、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级层面,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乡镇层面,建立由各乡镇、街道、工作办的乡镇长、主任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每个乡镇、街道、工作办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2人,检测员1人,担负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村组层面,在全市所有的农产品生产重点基地行政村组,全部聘请村监督员和组协管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协管和巡查工作。市、乡、村、组四级农产品监管体系建立,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完善标准,推进标准化园区建设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是关键。但对生产者而言,严格科学的操作标准如果过于专业,理解执行起来费劲。

  2014年,吉首市农业局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人员到常德市鼎城区参观学习,发现有很多“明白卡”,简明扼要又易懂易记,把每种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收等关键环节技术,编印在一张纸上,对照执行,十分方便实用。回到局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股长便着手研究借鉴。

  在社塘坡强虎蔬菜基地调查,各家各户随处可见各种蔬菜种植“明白卡”。种植大户吴慧兰说:“以前种植蔬菜,大多凭感觉和以前的经验。现在有了明白卡,几时播种、几时施肥、几时洒药,怎么管理,采收注意什么,只要一看‘明白卡’就知道了,省了许多心!”

  目前,吉首市主导产业的标准体系已经进行了全面清理,挑选优秀专家组成主导产业标准制定小组,查漏补缺,组织制(修)订基地建设、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技术规程、专业化防治、农产品采收、产品质量和标识、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共57个。按照操作规程制作各种农作物标准化“明白卡”110余种,推广标准化“明白卡”9.7万份,入户率达到80%以上,基本覆盖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吉首技术优势、适用于现代农业的标准体系。

照片2015 241_副本_副本.jpg

墟场检查零售农药

  

  加强认证,打造质量安全品牌

  标准化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实现优质优价,那么,标准化必将不能持续。而要实现优质优价,加强产品认证,打造安全品牌不可或缺。

  事实上,同在市内,同一个产业的,实施认证品牌化战略的,产品价格一路看好,产业规模日趋扩大;相比之下,那些没有品牌意识的,价格始终在低端徘徊,产业发展日趋萎缩。

  正是深刻认识到认证与品牌之间的辩证关系,近几来,吉首市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平稳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的战略思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2014年开始,下发多个文件,鼓励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和转换,加快了吉首市三品认证的进程。截至目前,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面积2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共有10个,面积2.2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个,面积0.8万亩,绿色食品6个,面积1.4亩,有机食品一个,面积500亩。

  现在,吉首市几乎每个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都进行了认证,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湘西黄金茶”、“吉首椪柑”、“有机食品醋”、“坡头金秋梨”、“白云贡米”、“矮板蔬菜”、“河溪红提”、“双塘西瓜”等。

  

  强化检测,严格农产品准出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生产出来的,更是检出来的。在寨阳工作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笔者看到检测员杨胜生刚刚从矮板蔬菜基地采样回来,正准备进行蔬菜农残检测,样品有辣椒、空心菜、小白菜、上海青、西葫芦、黄瓜、四季豆、长豆角、油麦菜等。取样、切碎、分装、振荡、滴管吸液,然后放入预先预热的速测卡片上,每个程序都相当熟练,目的是检测样品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蔬菜能否上市销售。

  2014年,吉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通过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已经具备一般农产品和土壤样品的检测能力。同时,吉首市加大资金投入,在8个乡镇、街道、工作办和两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残速测检测室,配备了速测仪、冰柜、全自动振荡器、电子天平、移液枪、塑料烧杯、速测卡片、胶头滴管等必要检测工具。市级检测机构和乡镇基地检测室,对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上市的农产品进行农残抽检,范围涉及到11个乡镇街道、工作办的蔬菜基地、一大批发市场、四大农贸市场和八大超市等24个定点农产品农残监测点,实现重点月份对重点品种进行重点检测,进入冬季加大对外调菜的检测力度。截至目前,农产品合格率98%以上,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

  

  加强整治,整肃质量安全隐患

  在“农资一条街”北吉新路湘西州恒合公司,笔者看到,店内农药品种琳琅满目,品种分类,整齐排放,标价经营;设立高毒农药专柜,分层摆放;建立高毒农药进销电子台账,购买者用身份证实名登记,以便发生中毒事件进行责任追溯;普通农药建立进销台账、记录农药生产厂家、进货数量、进货价格及销售去向。经营门面的墙面上,除了挂有市农业局制作的农药监管责任牌、农药监管责任书外,还挂有农业局统一发放的国家禁用农药,蔬菜、茶叶限制使用农药及建议使用农药挂图,以及放心农资配送相关制度。

  农药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最主要的农业投入品,恒合公司董事长杨宝贞的经验有五条:一是假劣农药不调;二是未登记农药不调;三是标签标识不规范农药不调;四是怀疑有问题农药经执法部门抽样送检合格后才准销售;五是在农药销售时,告诉消费者,哪些农药在蔬菜上使用,哪些农药在果树上使用,哪些农药在水稻上使用,并且注意安全间隔期。总店销售的放心农药不仅配送到吉首市内的配送店,而且还辐射到州内7县及四省市边区的农药店。

  2013年示范县创建以来,吉首市加大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力度,执法能力逐步提高,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权威得到树立,执法成效十分突出。执法大队先后多次被评为“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全州农业执法先进单位”、“全市创先争优群众满意窗口”。特别是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力度更大,效果更好。几年来共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21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382人次,没收假劣农资18900余公斤,下达各种《责令改正通知书》225份,责令推迟上市和销毁农残超标蔬菜534公斤,查处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案件44起。同时,还有效遏制了非法生产、非法经营、使用禁用和违规使用农药,以及无证照生产、加工、经营剧毒鼠药的行为。

  照片2015 052_副本_副本.jpg

农资包装标识检查

 

  推进诚信,强化生产自律行为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是维护诚信的重要形式。笔者在吉首市丰裕隆茶业专业合作社看到,各种承诺书、台账明细整齐摆放在合作社文件柜中,有与农业部门签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业投入品使用承诺书;有农产品生产田间记录档案,记录档案以先后顺序详细记载了茶叶苗木品种、购买数量、购买价格、定植时间、定植面积,施肥品种、数量、方式,施药品种、防治对象、防治效果以及采摘加工时间等。

  合作社负责人张晓梅告诉笔者:“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打响湘西黄金茶品牌,再麻烦我们也要做。”

  吉首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十分重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和“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承诺制度,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不使用禁用药物及农资经营企业不销售禁用药物和假冒伪劣农资,借助全市农资信息化系统,全市所有的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及农资经营企业全部签订承诺书,而且所有的农业投入品建立“进、销、用”台账明细,不但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推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完善。

  

  加大宣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群众的理解和参与是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近年来,社会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误解、谣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信息不透明和消费者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造成的。因此,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示范县创建以来,吉首市农业局采取培训、现场咨询、印发资料、横幅标语、展板展示、流动宣传车、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和农产品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意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