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把哥”的故事
红网吉首站11月8日讯 (通讯员 张红军 郭晓芳 高明))10月28日22时46分,刑侦大队民警刘柯的一条卖扫把微信刷爆了朋友圈,很人都在那条朋友圈下面留言“我要定XX把”,“给我来XX把”。它不是进口货,也不是市场紧俏的商品,为何大家却争先恐后的“抢”购?这原来是刘柯在为扶贫对象推销自制的扫帚。
大家纷纷抢购,并不是因扫帚的华丽包装,而是因为公安民警用真心为民服务,全心为贫困对象谋发展的这份真情而打动。刘柯的扶贫对象名叫石长某,是吉首市矮寨镇小兴村农民。家中七口人,只有三个劳动力。石长青本人在家做点农活,小儿身患疾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每天在家中就帮忙做扫帚。母亲七十多岁,在集市中卖卖红薯。家境的贫寒让老母亲身体患病也不敢去医院检查。
为了让石长某早日脱贫,刘柯就想着利用微信网络平台帮忙贫困卖扫帚、卖红薯,让大家在微信订购,自己利用下班时间去石长青家中收购再送货上门。
石长谋家做好的扫把
两小时卖出1200多把扫把 民警做“微商”也不赖
晚上22:46分,差不多是该躺在床上休息的时间。但刘柯却还在想怎么让扶贫对象脱贫,思来想去竟想到在朋友圈帮助扶贫对象卖扫把。这条信息得到了刘柯朋友圈里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预定扫把的数量竟然达到1100多把。这让刘柯十分兴奋,他激动地代表石长某一家感谢大家的支持。1100多把,5块钱一把,预计收入5500元以上。石长某家今年的收入总算提上去了。
据刘柯介绍,这1100多把订单中有1000把是远在浙江的一位湘西籍企业家定的。这让他十分感动。虽然他在信息一开头就说自己不是微商,可事实证明他不仅是“微商”,还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微商”。
刘柯跟石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
石家人在赶做扫帚
深夜再访扶贫户 当晚又卖掉100余斤红薯
有了这么一笔大订单,刘柯便迫不及待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石长某一家。第二天完成白天的工作后,晚上9点多钟,刘柯来到石长某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这让石长某一家十分的高兴,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表达谢意。刘柯跟石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着该怎么把这批订单给完成,最后决定先把吉首地区的订单完成,然后赶做1000把的大单。
刘柯看见石长某家外的走廊上存放着大量的红薯,于是当即决定再次在朋友圈发布红薯预定的消息。短短的几十分钟,红薯的预定量达到了100余斤。石长某一家当晚就把红薯洗干净,刘柯把100余斤红薯及已经完工的40多把扫把一起装进车里。十点多钟回到吉首。
短短的几十分钟,红薯的预定量达到了100余斤
深夜化身快递员 一家一家送货上门
回到吉首之后,刘柯跟自己的妻子孩子一起奔走在大田湾、火车站、州政府、小溪桥等二十几个地方亲自送货上门。他对这份扶贫工作的认真和尽职尽责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全力支持,所以,如果你在凌晨11点多钟的街头,看见一家三口开着一辆小车车在送红薯和扫把,那一定就是他们。
深夜上门送货
刘柯说,刑侦的工作比较忙,很多时候他都只能选择周末的时间去看望自己的扶贫户。能够通过朋友圈帮老石家卖出这么多东西我真的挺开心的,现在这样的结果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值了。
来源:红网吉首分站|0
编辑:田琳
本文为吉首市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