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献礼60年】我大美的湘西—献给建州六十年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2017-09-18 11:39:34
—分享—

州府新城  流光溢彩

  文/杜庆文

  图/张谨

  湘西,一个神秘着古老与野雅着大美的湘西!

  湘西,崇山峻岭,绿浪千里,一任三条龙蛇在神秘的山谷里率性地撒野,那便是沅江、酉水和沱江 。青草、灌木与山林倾情映衬着这几湾悠悠碧水,于是演绎出了深潭里欢快的鱼跳,激流中清晰的鹅卵石,国画般写意的垂钓者,吊脚楼上徐徐飘荡的歌吹,还有停靠渡口的小船和晾晒的渔网,以及捣衣的少女与欢蹦乱跳的狗儿。这一幅幅活生生的古朴斑斓的乡俗图画,素描出湘西大山里的少数民族所具有的粗犷、野雅的独特个性。

  来到湘西,那是一个神秘与野雅的召唤。你于是神秘着湘西野性的神秘,不顾数千里奔波劳顿踏上这片神奇热土的。面对幽绿洁净、悠远缠绵而富有生命主旋律的山水,你走近了两个以独特神秘而文明数千载的民族———土家族和苗族 。

  这是一幅斑驳、丰饶而又跌宕的历史画卷。两个民族是湘西三江之畔最早的土著,即秦时以其边荒野鄙的环境与个性称之为“蛮”。“野蛮”在古汉语中属于同义复合词,在情感上为贬义,至于“南蛮”和“蛮子”均属于历史上对黄河以南,以及南方部落土著具有侮辱性的蔑称。事实上,湘西的“蛮”是有着神秘历史的野性美的,这不妨追溯到上古时代———大中华历史的开篇就推出一段惊心动魄的序幕,即一位苗裔部落首领蚩尤敢于逐鹿中原与中华始祖黄帝展开大决战的历史传说。

  不到湘西,你就不能详尽地体会人间野趣横生的神秘。丰富野雅的乡风民俗必然造就出多姿多彩的民族,它既有神秘的个性,又具有中华大家庭繁衍生存的共性。湘西的苗族、土家族就是这样。可以说,你是带着现代著名的乡土文学家沈从文的《边城》故事来到湘西的。小说《边城》本身对所有的读者就是一个神秘而野雅的召唤。你相信和你有同感的游客不止一个,因为那篇小说属于世界中篇名著,已进入多国大学教材,无疑是展示我国以及湘西文化最具魅力的一张特别的名片。不是么?一到湘西古城,看到那山那水、那船那网、那人那狗,你就有了寻觅“翠翠”、“大佬”、“二佬”、“老船夫”和“大黄狗”的美好冲动。可是时过境迁,小说中纯朴动人的文学影像已不再是旧版,自然平添了许多遗憾。还好,和谐社会趋于人文化,寻根是必不可少的,欣赏、评判和弘扬也是理所当然的。莽莽湘西迎远客,于是你和着她野性的苍茫、感伤的晨雾,昵近了被神秘缭绕的凤凰、茶峒等风情古城古镇,涉足从大山里热播而出的三条大江,拥着那舞蹈的狂流,难免坠入文学大师的国画般的曼妙视界。

  去捕捉凤凰古城夜景的奇美,即雄伟的古城楼和最吸引人的沱江边由现代霓虹灯装饰了的诸多酒肆———吊脚楼。那倒映在水面,摇曳着灿烂的古朴壮观真是美不胜收。还有一个底色斑驳的大风车在石坝边独舞似地吟唱,散发出的千年古韵点缀了现代迷人的江岸,陡然提升了古城的品位。当然有人不太注意它,但对你来说却油然生出了堂吉诃德式的遐想,很快缤纷了一个不安分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也就在这时,隐约传来了几个青年男女的对歌,那种原始遥远的“关雎”之浪漫,不管“在水一方”的真实也好,演戏纳趣也好,甭提多开心了。那边的女孩猫叫般的绵软细声,这边的男孩略带弧音的诚挚所构成的双双答唱,几乎浓缩了湘西亘古的野雅与神秘。江河是大地肌肤的脉冲,它在莽绿无边的夜色里幽幽律动。你的心自然被青春所刺激,那性感的声音所构成的默默挣扎、热烈奔放的曲调在你的耳边缭绕不散,尽管精彩绝艳,表达爱恋的歌词确乎难懂,无法盘点。大家只有祝福,祝福那些不再像“翠翠和二佬”,而是当代处于改革盛世、徜徉于幸福之中的少男少女们!

  翌日悦读古城,你知道了古城是因城西南的一座酷似凤凰的山峰而得名。山美水美城更美,千年以来,古城不负凤凰之大美,在她灿烂的卵翼下处处可圈可点,但由于神秘的野雅、蛮荒和沉寂,她难免袒露着与时代高速发展所产生的一些落差,时而隐现出久远了的历史瘢痕。早晨是清净的,青石板的坚硬路面,给予人足疗的惬意,鳞次栉比的店铺,仿佛在淡淡的晨雾中苏醒,继而出现了三三两两散步的人,单一的推车叫卖,背书包的学生,挎篮的妇女,杂货店也开板了……从总体上看,这里富庶繁荣、生气勃勃,尽管她的街面巷道和屋角阶檐在历史风雨侵蚀的粗糙层面上伴夹着温馨的细腻和古朴的沧桑,叫你感慨和联想到旧中国边城的那种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凋敝与凄凉。古街是凤凰山城血性的灵魂,有了它,凤凰才会骄傲浪漫地振翅飞翔,有了它才有历史风雨的默默述说。古街倾情鼓荡着苗家和土家族的习俗风味,让你在这里享受到湘西的乡饮酒礼、祭祀仪典和婚丧嫁娶等原生态的族群文化。在欣赏中,你将两个民族的酒兴歌舞———毛古斯舞、摆手舞、鼓舞、接龙舞、傩面舞、跳香舞和跳马舞等生动浓厚的画面横亘于心田,悠游发酵于奇山异水间,为以后的旅行发现,特别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比较积攒了丰厚的资料。此外,凤凰古城,当代总理朱镕基少时在这里读过书,他的墨宝———“凤凰城”,要多珍贵有多珍贵。著名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就在这里开机拍摄的,也成为湘西人自豪的谈资。著名“辣妹子”歌唱家宋祖英是湘西骄傲的一朵花,自然赢得了家乡人格外的尊重。穿城而过的沱江,被当地人誉为圣江———母亲河,游泳者和沐浴者早晚不断。上善若水。湘西人喜欢水,所以湘西人以善为美。殊不知搏击是勇敢者生命救赎的强劲表现,洗礼是芸芸众生灵魂救赎的神圣方式。

  江碧翠,雾缥缈,山朦胧,坐在船上,欣赏白天里的一排排的吊脚楼,它们依水而落,褐色古香,虽失去了夜里的华彩,但仍层次齐整,飘逸多姿。你仿佛醉入了一个山重水复的世外桃源,到处闪耀着无需世俗鞭笞的野雅灵魂,一如这里大山林莽间晾晒粗犷、袒露豪爽的山民,天性乐观的生活。在游船上,你沐浴着山水的清爽,难免遐思漫想。突然,划船的青年面向山峦亮出了清脆的嗓子:

  天上起云云起花,

  包谷林里种豆荚。

  豆荚缠坏包谷树,

  娇妹缠坏后生家。

  一队穿着民族服装的采茶苗女,背着小背篓从山里哼着山歌走出来:那妙手刺绣的衣裙,精美闪亮的花边银饰,加上佩戴的银圈银镯银链,宛如仙女临界,好一路原生态野性之雅的璀璨!还有那顶珠翠华丽,插着锦鸡羽毛头冠的更加引人注目、光彩照人。据说苗家的银饰有富贵吉祥、驱鬼辟邪的作用,大中华各民族的银饰文化几乎都有,苗族使用之早,用量之多,内涵之深,可见其尊重原始,追求美好与纯正的可贵。人们看着船夫笑了,纷纷向姑娘们摆手。没想到你在遐想缤纷中却听到了传奇的苗家民歌和土家族的情歌,尽管有的听不懂,但其歌词笑嗔兼有,冶艳撩人,叫人戏而不恼,闹而不烦。有时惹得年轻辣妹子并非恶意的嗔骂,这不过是一种泼把凉水般的回应,在心理上似乎美不胜收。这段插曲虽不是花伞下的甜蜜柔情,但大大的解除了青年船夫寂寞的干渴。此一行,你曾为耸人听闻、恐怖阴森的赶尸故事而纠集,其实你在惊奇中上了一堂诡秘、野性而又独特人文的一课。不是么?赶尸解除了游子的乡愁,解决了亲情的牵挂,尽展大中华天涯孤旅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走进苗王洞,穿过一帘小瀑布,你不由感慨万千。事实上,作为黄帝时期的“九黎”,凤凰城历史厚重的苗人谷生苗文化,可谓不断迁徙与不断抗争文化的经典———在其粗犷、勇敢、智慧和追求自由稳定、和谐发展的艰苦而漫长的进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实在是一个可歌可泣并值得大书特写的精神家园。

  湘西的古老、静谧和野雅的文化之美,就像一片神秘的处女地,绕不尽的曲折与蜿蜒,自然丰满迷人而鲜为人知。游人们感慨和赞美最早开拓蛮荒的先人,惊叹里耶古镇出土的秦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固然叫你激动,而更教你敬仰和缅怀的却是一个可以浇灌乡愁的地方———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故居。在这里,那种崇敬的情感和到“中华民国”首任总理熊希龄的故居稍有不同,尽管熊氏也是赫赫有名让人敬仰的大才子,立足于官场最高层倡导三民主义和热心于教育的著名政治家,但由于文学有着较强的人本位意识,你还是过多地倾向于沈从文这位文坛巨匠,即一直根植于底层人民,并用尽心血描述湘西风土人情和呼唤自由人生的作家。走进这个古朴的四合院,你在桌椅、笔砚和书画间逗留,细细品味,仿佛昵近了一个载满湘西神秘文化的乌篷船,亲眼目睹了沈老从沅江、沱江和酉水的上游走来,从山寨间由芭茅草覆盖的石板和泥巴构成的野径上走来,引领着你一头栽进那可以让心灵漫步或驰骋的古朴、善良和永恒的境界。

  湘西风景和历史文化遗存的神秘与野雅,不是作家或画家用笔墨刻意孵化出的,那是大自然赋予的真实与崇高的境界。除了沈从文,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他们都离不开家乡颇具野性的大善和大美,即隐现着清灵野荡之仙踪的真山真水的漫长浸润。试看,在河水里,有光腚嬉戏的细伢子,有在石上用棒槌捣衣的少女,也有袒胸躬腰梳洗长发的女人,无不展示了野性无邪的率意诱人的风骚。竹篙点过一个古渡口,那里的确拴着一只小船,你于是想起沈老笔下的翠翠,想起她初梦虎骨草的青春萌动,还有手镯和荷包的温婉情柔。殊不知大师《边城》的最后一笔竟把她永远地定格在十七岁,永远叫她在江边小船上支颐而盼———给千千万万个读者留下了一个或群体的湘西少女美丽的清纯和忧郁的情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代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曾在这里愤然明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当代伟大领袖毛泽东曾为湖湘故里的壮美河山无比自豪。

  湘西有道不尽的神秘与野雅,这都来自于湘西人乐观旷达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湘西在召唤,湘西永远不会孤僻和寂寞。试看听涛山下,一代文学大师安眠于此———他枕山阅水,以松竹花草为伴,吸天地之精气,竟一不小心俗雅而大美了整个中华。

  (稿件来源:团结报)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