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来临之际,坐落于吉首经开区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年味甚浓,喜迁新居的新市民们办起新春联谊会,共同迎接落户在城里的首个春节。
2月1日上午,吉首经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办起一场热热闹闹的新春联欢会,从丹青镇、太平镇等6乡镇1街道乔迁于此的建档立卡户们,从此变成了邻居街访,更变成了吉首的新市民。
目前,吉首市经开区安置点已迁入684户2200人,配备了便民车、医务室、路灯、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基础设施,靠近吉首经济开发区创新创业示范园区。
联欢会上,非遗文化展示、苗歌对唱让不同乡镇的文化贯通;送春联、送健康,让新邻里感情相融~
▲春联送福
▲非遗展示
▲打糍粑
▲健康义诊
自2016年以来,吉首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市精准脱贫“头号工程”,2016-2018年累计实施易地搬迁1966户7900人,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100%完成湖南省分配给该市的易地搬迁任务。
我在吉首城里有家了
陈初合:感谢中央好政策!
“感谢中央好政策,百姓农民都受益。农村搬到城市住,政府年年来伴节。”50岁的陈初合在自己的新家里亮起嗓子,唱起了苗歌,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乔迁喜悦的心情。
▲陈初合唱起苗歌
▲陈初合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10个月前,陈初合还住在吉首市丹青镇烟竹村。因当地位置偏僻,且家中只有5分田,难以发展生产,收入微薄,生活较为困难。早些年,他便一人到吉首来务工了。
“现在的房子住得很舒服!沙发、茶几、电视、床一应俱全。我这屋现在啥都不缺。”难掩幸福的陈初合,热情地邀请西西到他的新家里坐坐。
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舒适安逸,窗户外挂晒着一串串密密麻麻的腊肉和腊鱼。他说,现在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更方便了。
▲陈初合整理家里过年备的腊肉腊鱼
杨婷香:安居乐业日子好!
▲杨婷香在自家厨房里忙碌着
与陈初合一样来自丹青镇的还有锦坪村的杨婷香,在这次联欢活动上,她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绣的苗族数沙、芭排、花带等手工作品。2018年6月入住安置点的她,平日在示范园区一家服装厂上班,闲暇时间便在家绣一些作品来卖。谈及新年愿望,她说,新家新年新气象,希望能把日子越过越好,也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关注丹青的非遗文化。
▲杨婷香将在新家里迎接春节
覃珠莲:家人陪伴最珍贵!
▲覃珠莲与儿子翰翰
45岁的覃珠莲与丈夫带着儿子从吉首市太平镇排吼村搬迁至该安置点7栋一套50平的两居室内。
▲家安定了,覃珠莲现在最操心的是儿子的教育了。
“我们是去年7月搬进来的,今年在新家过年。”看着眼前的新房子,覃珠莲幸福的表情荡漾在脸上。搬迁之后,她平常在安置点负责打扫卫生,老公则在城里务工,儿子送到二四五队一所幼儿园上学。
▲明翰对新家十分满意
见到家里来了客人,6岁的张明翰有点害羞。当西西问他喜欢新房子吗?他歪着脑袋靠着沙发不停说“喜欢”。
“一家人生活虽然没什么富余但也安乐,就很满足了。”笑容满溢的覃珠莲说。
▲覃珠莲平常在安置点负责打扫卫生
罗应群:好日子还在后头!
▲罗应群细心整理货物
眼瞧着安置点人气越来越旺,有生意头脑的罗应群察觉到新机遇,在和家里人商量后,咬咬牙盘下了安置点里的一间门面,开起了第一家生活超市。“有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我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个体户!以后产业园搞起来了,人回来的更多了,我们日子会更好!”罗应群对西西说道。
▲为安置点居民服务的惠民超市
▲罗应群对未来充满信心
白色的外墙,黑色的栏杆,六层的楼房依次排开。房前空地上,小孩追逐嬉笑猜灯谜,老人免费体检保健康,男人们围着火炉打年粑,女人们唱起山歌敲起鼓,搬迁户们都为新居里的第一个春节欢欣鼓舞。
来源|图文/团结报(记者余江明)
湘西网(记者 黄谆)
视频/湘西网(记者 黄谆)
编辑|黄谆
来源:湘西头条
编辑:肖庆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