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吉首站1月7日讯(特约记者 陈生真)1月2日,笔者从吉首市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该市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坚持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三个兴市”,聚焦“六个第一”,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专业跑道上”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再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获得“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全省外经外贸先进县市区”“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一类优秀县市区”等荣誉。
突出“第一重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制定实施《关于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市委1号文件,实行“九个一”政策机制,突出抓好“一枚章”整治,深入推进“一张图”项目审批改革,实现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6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6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州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该市进位最快。加快落实“放管服”改革,实现525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占全部涉民涉企事项的90%。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累计减税降费3.5亿元。深化“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29358户,全年新增5055户,完成州定任务230%。
坚守“第一要务”,产业发展转型提质。制定实施《吉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争创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头雁”。吉首经开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7亿元,新增规上企业4家;新建标准厂房12.5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15家,其中7家建成投运。旅游产业提质发展。矮寨奇观旅游区创5A稳步推进,全面加速景区硬件建设和软环境提升,2018年来,实施景区新建、续建重点项目38个,完成投资1.2亿元;预计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7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6亿元,同比增长16.8%、24.9%。特色农业加快提质增效。全市特色农业基地共计达49.1万亩,全年增长12.5%;其中茶园总面积11.23万亩,2019年新增3.63万亩,实现综合效益6.9亿元,湘西黄金茶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白云贡米”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实现了吉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零的突破。商贸流通加快发展。红星美凯龙、武陵山星兴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冷冻库、太平排杉村农产品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建成投用。湘泉国际广场、世纪山水天麓城、诚信御景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5%。电子商务新增本地电商8家,完成电商网上交易额9.2亿元。物流网络加快向乡村延伸,邮政快递完成74个村揽收点设立。
紧扣“第一抓手”,项目建设加速加力。坚持实行四大工程“特别项目”推进机制,千方百计促投资稳增长。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上海华宝卷烟材料项目投产;鹤盛原烟异地技改、东方红住宅产业化园三期、金海钢构现代智能建筑产业园、湘鄂渝黔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落地电子信息产业企业7家,其中瑞盈光电、海宏昌电子建成投产,创汇原科技、美虹光电、宏佳达科技正在装修厂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来势喜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金坪路、金星路、文心路、建新路共13公里高铁新城“三横一纵”路网竣工投用,高铁新城城市骨架基本成型;张社大道、高铁站场交通枢纽工程、河溪500千伏、双塘110千伏变电站、马鞍产业园LNG气化站等基础项目加快实施;吉首市人民医院、吉首大学石家冲校区置换、雅溪小学中学提质、吉首市幼师迁建等民生项目稳步推进。
聚焦“第一菜单”,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关键抓手,2019年新落地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工业项目15个;实现省外境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5亿元,同比增长150.9%,完成州分任务120.5%;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亿元,增长14%。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打造政策洼地,持续推行产业链和靶向招商,实施代理招商,开展小分队招商,奔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密集上门对接,伟光汇通、蓝城集团、友阿集团、华申集团、中驰控股等一大批央企、民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落实“第一职责”,民生事业再上台阶。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发生率降至0.259%。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实环保突出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指标全省排名第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长期保持并优于Ⅱ类水质;“美丽湘西”建设走在前列。积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进一步完善债务化解方案,成功申报财政部2019年建制县政府债券化解隐性债务试点,债务风险管控有力。不断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全年落实教育项目资金2.2亿元,新增学位2160个,全面完成州定56—66人大班额清零任务,发放教育资助金3600万元,惠及贫困生5.17万人次。合格村医及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4个,带动就业113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参保任务完成率均实现100%以上;殡葬改革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基本完工。深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办涉黑涉恶团伙和涉恶类典型个案19件,“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模式有效落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快提升。
抓好“第一政绩”,党建活力显著增强。市委班子带头示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了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调研机制,坚持从“小切口”问题入手推进整改,物业管理进小区、城区停车难等民生焦点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全市已有物业管理小区共93个,已成立业委会小区共62个;新增路边停车泊位1135个。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明初心,守初心”的党员干部形象进一步彰显,达到了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预期目标。加快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建设,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州府吉首城市社区共建共治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行“五进小区”新模式,城市基层治理开启新篇章。“五化”建设达标党支部433个,达标率82.8%;16个城市社区完成阵地升级改造;实施社区专职干部薪酬等级制度;全市社区年运转经费总计达到1686.4万元,同比增长13.5%。农村“互助五兴”治理模式全面推行,爱心积分超市加快推广,切实抓好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治,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在实处,牢牢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中,制度化推进政治巡察,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用好干部作风“双百分”台账管理机制,持续开展“狮子型干部(团队)”评选活动,2019年“狮子型干部(团队)”中有34名干部得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来源:吉首新闻网
编辑:彭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