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2日,县委根据互助组发展的基础和培养转社准备工作情况,正式下达了转社计划:一区7个;二区7个,三区3个,四区8个,五区3个,吉首镇2个,共30个,包括64个常年互助组,共491户,平均每社16户。其中有党员92人,团员56人,积极分子48人。计划分二批建立,一批14个,二批16个。县委在一区鸦溪乡办点,各区选择一批互助基础好、骨干较强、群众有要求的互助组作为转社对象。这批建社工作于3月中旬完成,实际建新社20个,其中农业社19个,林业社1个。至此,全县共21个社,452户,占总农户的2.18%。
该批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后,县委及时召开了财会工作会议,举办了两期财务会计训练班,派出财会辅导员分片包干辅导,使农业社的经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以体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7月,县委召开第五次农业互助合作代表会议,与会代表804人,包括农业社正副社长和生产队长、乡互助合作委员会主任、互助组长等。县委书记墨林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全县互助合作运动的成绩,提出结合超额增产运动,大力巩固提高现有农业社和互助组,积极稳步发展新社和新组的任务。坚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临时到常年、由常年到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再到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稳步前进,克服和纠正超越实际的冒险和一切迁就、不深入工作、放任自流两种倾向。根据省委提出的“常年准备,分批发展”的方针,计划秋收前后再发展3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于7月下旬举办了计划秋前转社的各互助组的骨干训练班,训练骨干78人。训练班从双塘农业社介绍的增产增收的事实和经验,进一步看到农业社是劳动农民自愿结合的生产合作组织,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行土地、劳力的合理分配,大大鼓舞了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可以改进生产技术,实行多种经营,进行基本建设,提高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
建社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改变私有制和生产关系的工作。县委要求全体干部和基层骨干,必须兢兢业业地、艰苦深入地、拿出土改的精神,把工作做好,不允许降低条件建社,建社规模以十几户不超过30户为宜;建社骨干要强,社长由有工作能力和生产经验,公道能干,工作积极,社会主义觉悟高,群众拥护的现贫农担任;要符合阶级路线,组员中贫农占优势,和中农团结好,生产搞得好,各种制度比较健全,思想觉悟高,有转社要求;在建社对象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反复宣传学习政策,防止强迫命令或变相施加思想压力;建社时通过算账,处理好入社的各项具体问题,达到互相有利,互不吃亏。由于已建立的21个合作社增产,96%的社员增加收入,在农村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迫切要求入社的农民日益增多,“跟着共产党走合作化道路”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议论中心,从而保证了秋收前后的建社计划如数按质完成。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全国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提出了我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从技术方面完成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革命,才能根本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科学命题。对合作化运动的速度做了新的部署,对运动的指导提出“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以及“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等等正确思想和发展轨道。但在《报告》中强调“反右倾思想”,批评“小脚女人”走路,这对后来的运动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是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会议,讨论了湖南的农业合作化问题,检查了三年来湖南党组织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右倾思想”。紧接着,中共湘西苗族自治州第一次代表会议,对农业合作化问题作了新的部署。
中共吉首县委于9月25日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学习《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传达贯彻省、州党代会精神,重点解决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认识问题。县委书记墨林在会议报告中,肯定了我县合作化运动的成绩,认为发展是正常的,健康的,合作社数量虽少,质量基本上是好的。同时检查了县委在领导合作化运动中有“右倾保守”思想,致使发展速度慢、步子小,特别是在苗族地区强调谨慎,少点、小点、好点,不仅放慢了步伐,而且挫伤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忽视对互助组的领导,只布置不检查,曾一度放任自流,使有的互助组散了伙。会议从国家工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对全县78个乡(镇)进行分类规划,要求会议之后至次年春季建社192个,加原有的59个社,全县发展到251个,入社农户4569户,达总农户的21.3%,实现乡乡有社。并计划试办一个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安排1956年建社三批,扩社二批,1957年发展到397个社,入社农户10294户,达总农户的75.85%,基本实现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
本来,吉首县发展农业社规划步子是稳妥的。后来,由于全国发展形势的影响,上级的一再指示和要求,把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批判“右倾保守”而引向“左”的方向发展,促使县委对建社规划作了多次修改,加快了运动步伐。至1955年12月底止,农业社即发展到334个,入社农户8475户,占总农户38.6%。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6/434719/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