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工业“大跃进”(上)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2021-07-16 09:13:48
时刻新闻
—分享—

1958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召开全省工业交通会议,要求各地贯彻“依靠群众办工业”的方针,做到“县县办工业,乡乡办工业,社社办工业,各级办工业,各部门办工业”。根据这一精神,县委将手工业管理科改为工业科,着手“大办工业”,计划当年全县办各种厂矿1382个。三个月后,全县办起了777个小型厂矿或工场,完成了计划的56.22%,其中县办厂矿有汞矿、磷矿、皮革厂、农具厂、水泥厂、造纸厂、自来水厂、人造棉厂、水电站等,并开始筹办县骨粉厂。上半年完成产值1000万元,占计划数的23.08%。不过,这些一哄而起出现的厂矿,名称虽然鼓舞人心,但多数搭的仍是小作坊的草台子。有的是几座红炉集中起来的铁匠铺,却挂上“机械厂”的牌子;有的在土杂肥里加上一点化肥摇制成颗粒状后,就自称这里是“化肥厂”了。这些并不具有“大办工业”的意义。

6月,修订后的《吉首县第二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工业要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与农业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下,贯彻执行多快好省和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修订了工业发展计划,要求当年办工厂44个,1959年49个,1962年71个,五年内每乡有一个手工业联合企业。虽然对2月计划作了大幅度调整,高指标的色彩仍然很浓。

7月12日,县委召开工业会议,县委副书记张歧作了《全党动员,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足冲天干劲,力争上游,把我县地方工业跃进一个更新高潮》报告。会议肯定了上半年全县“大办工业”的成绩,认为在“大办工业”上,必须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高尚风格,并提出了比“二五”计划更高要求的“大办工业”的任务:1958年内,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除银行外,各部门都要办起厂矿企业,乡乡办起联合企业,作到乡乡有厂,乡乡有矿,社社办酒厂、猪饲料加工厂、农药加工厂等厂矿,要求8月底全县完全沼气化,80%的乡有水电站,1961年实现初步电气化。仅过了个把月时间,“大办工业”的计划指标又翻番加码,工业“大跃进”的浪潮开始急速高涨。

大办农业,大办工业,大搞技术革新,需要大量原材料,尤其是钢铁缺乏。根据省委要求,各地要“由小到大、大小结合,由土到洋,土洋结合”地发展钢铁生产。吉首没有钢铁工业基础,从未发现过铁矿矿苗,实属“无米之炊”。为此,县委召开了270多人的地质工作会议和300多人的探矿与钢铁工业训练班,发动群众探矿。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提出全国产钢1070万吨指标的精神贯彻后,各级把“钢铁大跃进”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下达硬指标,发射大“卫星"。于是,县委于1958年9月22日发出《大力进行钢铁生产的指示》,提出“党委书记亲自出马,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千军万马向钢铁生产进军”。县委成立了钢铁生产指挥部,县委副书记龙廷光任指挥长。在各级党委书记带领下,全县5万多人向“万宝山”进军。据报,当时发现矿点56处,探出16种矿藏(实际上没有开采和冶炼价值)。此时,县委指示:“不管发现铁矿多少,品位高低,蕴藏量多少,均要抽调足够劳力进行开采,抓紧建炉生产”。要求9月底每乡建一座土高炉,各乡固定劳力组成专业队烧木炭,解决燃料问题;书记要深入矿区、炉边,进厂、进矿、进炉、进洞,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研究,学会配料、会炼铁,以生产领导生产;各行各业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千方百计支援钢铁生产;月底要炼出第一炉铁水,建大高炉20座,苦战100天,保证完成地委分配的100万斤生铁任务。《指示》发出后,全县立即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高潮。从城镇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学校师生,男女老少都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之中,干活不分昼夜,病伤不离火线。当时,吉首民族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大炼钢铁中,几天几夜不下战场,两眼熬得通红,老师叫他休息,他仍坚持着,并写了一首诗:“强烈的灯光通霄亮着,铁锤声响遍每个角落,劳动的歌声震动山河,老师啊,叫我怎么睡得着!"这首诗还被当时《红旗》杂志采用发表。

10月15日,地委发出通知:省委指示,10月15日至20日,为全国发射钢铁煤焦高产周的大“卫星”,全省在高产周内要求平均日产铁1万吨,钢3000吨,煤10万吨。我州在高产周内必须保证平均日产铁400吨,钢200吨,各级党委书记必须亲自挂帅,发动与带领群众,以“排山倒海之势,口吞四海之气魄”,排除万难,保证高产周指标日日上升。这样,大炼钢铁运动更加热火朝天。人们不顾疲劳,日夜苦战在工地上。矿源缺乏,又发动群众献破锅废铁作为炼钢铁原料。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8/434650/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