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工业“大跃进”(下)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2021-07-19 09:32:30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大炼钢铁的同时掀起的大办水利高潮,又急需解决水泥等原材料问题。为此,县委于1958年10月6日发出《关于加强水泥生产的紧急指示》,提出年底前,工业除紧紧抓住以钢为纲大力发展钢铁生产外,还必须突出地抓住水泥生产和“万人万吨”口号,并组织技术力量500人,采取人人炼烧水泥,队队办工厂的原则,年底完成1.2万吨高、中标号水泥,10月中旬完成1000吨,坚决发射出水泥“卫星"。全党应以最大努力,分秒必争,斤两不少地超额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县委还成立水泥生产指挥部,县委书记张涛任总指挥,副书记龙廷光、副县长高硕华、委员刘昆山、周子英、雷文生任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各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任指挥,设立办公室,选择一批干部任厂长。提出各公社要召开向水泥进军誓师大会各级领导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深入到工地、车间、炉边,“守炉餐,伴炉眠”。机关、部门、学校、企业的干部密切配合,奔赴水泥生产前线,督战参战,分工包干,一包到底。这样,全县各地各部门又出现了大造水泥的热潮。根据地委通知:11月20日至29日开展水泥高产旬运动,要求我县生产300标号以上水泥2000吨,平均日产200吨。县委于11月14日发出通知,保证2300吨,日产230吨。在条件简陋、技术缺乏的情况下,各地利用各种土办法生产。没有铜筛用风车代替,没有炉桥用火砖代替,没有球磨机用水碾甚至擂钵、柴刀、铁锤等工具粉碎,一些青砖、青瓦也作为原材料派上了用场。全县机关、居民、学校、社员群众都动起来,每天6000多人日夜苦战,干得轰轰烈烈。

在大办工业中,为解决电力不足,于1958年将原120千瓦容量的火力发电厂改装机组,重新安装350千瓦的单机2台,总容量扩大到700千瓦。县水利部门于同年10月在乾州组织修建了万溶江水电站,11月竣工,装机一台,容量48千瓦。机械工业从无到有,大办工业中,建立县农具厂一个,各公社相继建立9个。县农具厂采用土洋结合,生产出5马力发电机、牛头铇床、铣床、手摇钻、电钻及铁木鼓风机、切丝切片机、园盘机等新产品,全县生产各种新产品38种,生产小农具8400多件,喷雾器90部,各种人力畜力车辆540部,滚珠轴承640套,深耕犁106部。

在大办工业的同时,县委根据地委关于“以钢为纲,大抓水泥生产,以酒为中心,开展多种经营,支援钢铁元师升帐,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公社的公共积累,为实现社员工资制奠定基础”的指示,于10月22日召开了各公社党委书记、财经部长会议,将地委定给我县“年内产白酒900万斤,29日发射高产卫星”的任务增加到1000万斤,争取1500万斤,分配到各公社,于29日发射17万斤的“卫星”。安排劳力2500人,以红薯、薯藤为主,其他野生植物为辅,贯彻执行小、土、群的酿酒方针。县委从财贸系统抽调101名干部专抓。各公社成立机构,党委副书记挂帅,以炼钢铁、搞水泥的干劲来酿酒。当时酿酒原料有:土茯苓、何首乌、比考子、栗木子、救兵粮、牛血莲和葛、蕨等野生植物。有的公社组织上山“取宝队”,坐山扎营,采集酿酒原料。红旗社(马颈坳)就有一首反映群众决心和干劲的歌:“高山的宝藏无穷无尽,酿酒的原料到处生,我们卷起被褥上山去,锅子鼎罐带在身,哪里料多哪里扎营,晚上当白天灯火亮晶晶,保证每天一人百把斤,不挖尽山坡原料不收兵”。当时酿酒运动要求70%用红薯作原料,由于对红薯估产过高,且因劳力十分紧张而没有全部收回,出现原料不足,只能改为以野生植物为主要原料,结果原料供不上;又因技术指导不及时、不统一,造成很多返工浪费,白酒产量与划相差甚远

大办工业,揭开了吉首工业“大跃进”序幕,大炼钢铁、大办水泥的群众运动,又把工业“大跃进”的局面推向高潮。1958年末总结情况是,全县建炼钢炉227座,投入生产32座,产钢76吨多,最高日产达6吨;建炼铁炉18座,投入生产11座,正常出铁10座,产铁504吨,发现铁矿16处,开采矿砂20.54吨;建水泥炉248座,投入生产34座,生产水泥2466.2吨,其中300标号以上的312吨;生产汞10.11斤,朱砂57.6斤,采矿石205410斤;开采无烟煤12.9吨,土硝240.13斤,磷矿石2233吨,生产磷矿粉3吨,骨粉5吨。修简易公路68.5公里,牛马车路92.5公里,独轮车路800公里;疏通河道35公里,铺设“土火车”轨道13.5公里;造木船72条,驾索道37.5公里,生产木轮板车123部,胶轮板车116部。

在大办工业中,人民群众有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热情和干劲是可钦佩的。但是,由于指导思想上的瞎指挥,脱离实际的盲目蛮干,很少有实际效果。当时炼出的钢铁、水泥基本上是不合格的,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浪费了很多资源,毁坏了大批山林,实际收效甚微。不过,通过大办工业,建立了一批工厂,虽然大部分下马了,但有一些是成功的。如机械工业、加工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邮电事业,这些为后来吉首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8/434653/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史志办公室

编辑:向涛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