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书荟】《瓦尔登湖》:一个人放下的东西越多,就越富有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静 2023-07-04 14:27:42
时刻新闻
—分享—

1845年3月

梭罗拿着一把斧子走进湖边的森林

砍下几棵树,在湖边盖了一个小房子

房子不到15平米

他在这房子里住了两年

开荒种地,看书写作

创作了著名的《瓦尔登湖》

▲梭罗的在瓦尔登湖的小房子。

如果你觉得生活太复杂

没有房子、车子就没法活

那么,你可以读一读《瓦尔登湖》

那里有一个人安静地守着他的湖

看湖水微澜,和鸟兽作伴

他会让你知道:一日三餐不必奢华也能饱

甚至如有必要,一天一顿饭也是可以的

他会让你知道:一件衣服不要掌声也能暖

一间房子不必豪华也能心安

大道至简,人亦如此

越清醒的人,往往活得越简单

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大卫·梭罗

梭罗,美国作家、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十六岁即进入哈佛大学就学,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瓦尔登湖如何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呢?

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向湖边,我的前院里长着草莓、黑莓、金丝桃和麒麟草和沙樱、蓝莓和花生;

这个夏天的午后,我坐在窗前,老鹰在我这片林中空地前盘旋;

野鸽子三三两两地从我面前飞过,或者不安地栖息在我房子后面的白松树枝上,它们跳跃着,在空气中发出声响;

一只鱼鹰在玻璃般的湖面啄出一个漩涡,叼起一条鱼;

一只水貂从我门前的沼泽里偷偷蹿出,在岸边抓住了一只青蛙;

野草被飞来飞去的鸟雀压得弯曲下垂;

刚才这半个小时,我一直听着火车车厢叮叮咣咣,一会儿渐行渐远,一会儿又再次出现,听起来像是鹧鸪扑扇着翅膀发出的声音,将旅客从波士顿送往乡村。

我们挣够多少钱才能躺平?

有人这样总结:徒劳地梦想一处荒原,远离尘嚣,从来没有这样的地方,我们的头脑和内脏,含有一泓水湾,大自然原始的精气萦绕其间。

用梭罗自己的话说,他在瓦尔登湖边建起来的是一个郊外的小小的避难所。

▲梭罗的小屋子内部陈设。

《瓦尔登湖》开头第一篇叫“经济篇”,讲的就是能不能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根据他的估算,在瓦尔登湖建房子及头八个月的开销是60多美元,他种农作物的收入是40多美元。

当时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农夫的年收入在120美元到140美元之间,梭罗的实验表明,他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不可能是富足的。

但他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

但梭罗认为,这样一来,人生就是在获取与享受、生产与消耗之间无限的循环。

他说,一个人的富足程度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不需要购买这些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亚当斯密倡导消费,梭罗希望把消费降到最低最简。

梭罗在书中有一句名言:大多数人都是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一生,所谓听天由命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

人们之所以要消遣,要娱乐,就是要掩盖自己的绝望。

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住在湖边的森林小屋里,种点儿庄稼,没事儿看看书,思考一下自我是怎么回事,在湖中划船,晒太阳,看月亮;

这种生活多美好啊,简直是难以实现,但正因为其难以实现,才显得更加美好。

《瓦尔登湖》中有很多名句,比如: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质,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全,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不能如此温柔相待”。

梭罗还说,“让我们建造高尚的居民区,而不是去当贵族”,梭罗在湖边读书种地,实际上是在“自我完善”,是在进行“个体教育”。

所谓“个体教育”,是一个德国概念,通俗的说,就是雕琢深处的自我,这种自我教育的理念是内向性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节制中做到自我完善,那我们就能有高尚的居民区。

可以说,梭罗的一生就是在雕琢自我,在进行个体教育,其教育手段是,读书,旅行,看风景,在大自然中沉思。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