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叶见方寸 一茶显万千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殷梓涵 向晓媚 编辑:唐静 2024-04-07 15:20:44
时刻新闻
—分享—

茶,这一流传千年的国饮,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它承载着经济的繁荣,更传承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对茶情有独钟,陶醉其中。那么,你对茶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追寻茶香的足迹,探索这一国饮的魅力所在。

茶的形态特征

广义上的茶指的是一类茶饮料,包括菊花茶、枸杞茶、杜仲茶等,狭义上的茶指的是山茶科山茶属的茶(Camellia sinensis )。茶常呈丛生灌木状或小乔木,嫩枝具细毛。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脉明显,背面有时有毛,先端钝尖。花花瓣5-6片,白色。子房密被白色柔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种子棕褐色。花期10月至翌年2月[1]。



茶的生长环境

茶主要分布在北纬16~30°之间,以云南为代表的我国西南部地区。茶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当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茶开始萌芽,最宜生长温度为20~25℃,喜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特别在漫射光照下,茶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

茶的起源

自然选择: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生存需具备“进攻”和“防卫”武器。坚果或浆果植物需吸引哺乳动物传播种子,除可食和味美外,还需其他诱因,如茶树的咖啡因。茶树的祖先属于乔木,茶小绿叶蝉是其天敌之一。茶树进化出释放特定信息素吸引猎蛛的方法对付它。此外,茶树还需防御真菌与细菌,得益于茶树形成抵抗细菌和真菌的化学物质。咖啡豆和可可豆用坚硬豆荚保护自己,而茶树和葡萄树则在外皮形成保护层杀死破坏性生物[2]。



形态转变: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因以茶叶为主要食物来源而被称为“吃茶族”。历史上,神农氏尝百草之时亦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自此人类对茶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人们开始驯化高大的野生茶树,经过长时间的培育与改良,最终演化为我们现今在茶园中所见到的灌木状茶树。



基因选择:大家是否曾经好奇过,为何在众多的山茶属植物中,唯独茶能够独领风骚,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呢?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秘密。科学家们深入探索了茶的基因组,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茶树的进化历程中,竟然发生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更有许多基因如同串珠般紧密相连,复制出一串串。这样的奇妙变化,让茶树叶片中合成风味化合物的关键基因数量大增,远超其他植物。想象一下,那些风味化合物——茶多酚如同天然的杀菌高手,茶氨酸带给我们如“味精”般的鲜美滋味,还有咖啡碱带来的提神醒脑之效,它们共同构成了茶的魅力之源,让人们为之倾倒,为之痴迷。

繁衍生息:茶树祖先的种子成熟周期为一年半,其花期则为固定时段,因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物学现象——“带子怀胎”,即种子与花朵同时存在于植株之上。在被人类驯化之后,茶树的花朵被誉为“完美之花”。每一朵花均具备雌雄同体的特征,但其授粉方式却属于异花授粉,这种机制有利于产生更多元化的基因组合,进而增强茶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茶的传播

陆路传播: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部地区的特殊道路系统,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由于藏民需要茶叶来分解脂肪和降低燥热,而内地需要藏、川、滇的良马,因此双方开始了互补性的贸易。茶马古道在隋唐末期萌生,北宋中期形成,清代初期逐渐衰落,随着川藏公路的建设而废弃。茶马古道主要有三大主干道,即青藏道、滇藏道和川藏道,全长数千公里。作为茶文化遗迹,茶马古道包含了多种表现形式,如古茶园、古茶号、古城镇、驿站和集市等。根据认定标准,茶马古道的整体和单体文物必须与茶马古道文化线路在时间、生产、生活、交通、宗教等方面有关联。茶马古道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3]。



万里茶道是从17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茶叶经陆路输岀至俄罗斯等国的贸易路径。由清代晋商开辟,专门用于茶叶运输。商队从福建出发,经长江水道至河南后陆路运输,穿越太行峡谷,抵达张家口,再贯穿蒙古草原至恰克图,最后横跨西伯利亚针叶林荒原、乌拉尔山脉,抵达圣彼得堡。这条古道跨越中、蒙、俄三国,促进了茶文化与茶叶的输出,推动了亚欧大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



海路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是鸦片战争前中国通向世界的海上通道,包括东海和南海航线。中国茶文化对欧美的影响始于明代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将茶和茶文化带往南亚、非洲等地。茶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之一,中国逐渐成为茶叶的最大输出国。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并对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广州十三行遗址等。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由多家商行、洋行组成。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制度,赋予广州十三行行商对外贸易的特权。行商主要从事茶叶海外出口贸易,十三行成为茶叶贸易的枢纽。

茶的种类

中国茶叶大体上可以分为白茶、绿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这六大体系[5]。

白茶:指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烘干后加工的茶。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绿茶:指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序而制作的茶。成品茶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



黄茶:基本工艺似绿茶,但比绿茶多了一步闷黄的过程。叶黄汤黄,口感甘香醇爽。



青茶:亦称乌龙茶,指经过晾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外形青褐,口感清香醇厚。



红茶:指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后精制而成。成品茶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以红色为主调。



黑茶:指经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工序后制作而成。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口感陈香醇厚。



莓茶:作为湖南人,笔者想向大家介绍一种不属于茶的“茶”——莓茶。莓茶之所以说不属于茶,在于莓茶并不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而是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Nekemias grossedentata),因其表面覆盖着一层白霜,因此得名为莓茶。很多人误以为莓茶就是白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莓茶是以张家界为核心生长区域,也被称为小叶种藤茶。其全株无毛,卷须与叶对生,叶互生。饮用莓茶的习惯,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在中国最早的《诗经总集》中被称为古茶勾藤[6]。

根据长期的民间饮用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莓茶中含有莓茶多糖、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保健药用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茶属茶叶中富含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等嘌呤生物碱类成分在莓茶中并未检出,因此大家饮用莓茶不用担晚上睡不着了!当然莓茶也更加适用于咖啡因不耐受人群。



清明烟雨起,正是饮茶时。此时南方,是采茶、制茶、品茶的好时候。清明茶又叫明前茶,顾名思义就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新春的第一出茶。

清明茶:清明是中国春茶采摘加工的开始,“清明茶”因此而得名,而尤溪县地处祖国的南端,气候温和,适宜茶叶生长,每年2月下旬开始采摘,春分前后进入采制高峰期,尤其是“末分茶”“春分茶”更为名贵,是春茶的极品。



清明茶之所以好喝,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茶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再经过杀青、揉捻、搓团、烘干等层层严密的制作工序才制作而成。

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而清明节后采的茶叶,价格大跌。

茶水能否用来喝药?

人们有时候为图方便,直接用茶水喝药,那行不行呢?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抑菌等生物学功能,这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茶中还含有鞣酸、茶碱和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会降低药物吸收和代谢,有时可能还会产生副作用,让药效大打折扣,所以喝药时候还是要用白开水。

茶,是一种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从茶树与自然的共生到茶叶的加工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展现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和智慧创造。茶文化的传播,不仅连接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品味到了茶的独特风味和价值。

愿每一杯茶都带来幸福与满足,让茶香弥漫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共同珍惜茶的存在,感受茶的美好意蕴,尽情享受这份独特而精致的人生之味。

参考文献:

[1] 茶,中国植物志.

[2]Alan Macfarlane,Iris Macfarlane.绿色黄金:茶叶帝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木霁弘.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线路[M].云南大学出版社:202012.180.

[4]王茹芹.万里茶道[J].时代经贸,2018,(31):53-73.DOI:10.19463/j.cnki.sdjm.2018.31.008.

[5]王润贤,刘馨秋,冯卫英等.中国茶叶种类及加工方法的形成与演变[J].农业考古,2011(02):251-254+263.

[6]任晨阳.湖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茅岩莓茶[J].湖南农业,2019(04):45.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殷梓涵 向晓媚

编辑:唐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