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献礼60年】决胜2017 找准路子精准脱贫有道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2017-09-20 12:45:48
—分享—

  红网吉首站9月20日讯(通讯员 杜慧)六十年前的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春华秋实六十载,湘西自治州砥砺前行,各族人民守望相助,谱写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的光辉篇章。吉首作为州府所在地,1982年建市30余年来,变迁辉煌,如今的吉首,经济社会发展已提速换档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吉首以“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为愿景,确立了“项目兴市、改革兴市、实干兴市”发展思路,奋力推进交通突围、城市提质、产业攻坚、民生升温“四大工程”,担当起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小康的历史使命。精准扶贫承载着大家共同的希望,为了今年摘掉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吉首市通过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寻找特色发展道路。

  吉首市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46万人,自建档立卡工作以来,通过3年艰苦努力,共脱贫2.45万人,31个村出列,取得了初步成效。

  矮寨镇金叶村盛产高山金秋梨,该村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高山金秋梨的产业扶贫。正值梨子采摘季节,6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在章正在采摘金秋梨,原本他在家务农,经济收入微乎其微,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参加合作社方式,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他的收入明显提高。

  除了当地高山金秋梨的产业扶贫提高了杨在章的收入,他还享受到了其他政策的扶持,生活条件也有所提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像杨在章这样贫困群众有很多,他们通过扶贫政策的帮扶,增加了不少收入,逐渐提高了生活水平。不仅如此,吉首市还创新思路,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因地制宜实施小型光伏电站扶贫,利用建档立卡贫困村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房屋房顶等地建设60千瓦的小型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归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为贫困村提供稳定的现金收入。

  “以补戈村为例,补戈村装机容量60千瓦,从五月底并网至今共产生25000多度电,以上网电价1块1毛8计算,共产生20000多元,就目前为止产生了20000多元的发电收益。”湖南科比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震宇以补戈村算了笔细账。目前,全市已建设84座村级扶贫电站,不仅绿色环保,还给村集体每年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饮水安全等一项项扶贫政策如春雨般落入千万贫困户中,给了贫困户们新的发展机遇,走上脱贫之路。

  今年来,吉首市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层层压实,实现了市直单位包村、市级领导挂乡联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贫困村、非贫困村选派第一支书“五个覆盖”,形成攻坚合力,大家丝毫不敢松懈,共同促发展。

  目前,吉首已实现“一降、一增、三改善”。“一降”,贫困发生率降至2016年底11.94%。“一增”,就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9元,比2013年增长39.5%。“三改善”,就是全市产业基础显著改善;农村房、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社会事业显著发展。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吉首市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2017年,吉首市还要继续脱贫1.82万人,预脱贫村43个。任务虽然艰巨,但是坚信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今年吉首市一定能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

  (稿件来源:吉首市广播电视台)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