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百名记者百村行|吉首德夯村:留住了记忆中的故园乡愁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鑫 编辑:唐静 2022-06-24 20:23:03
时刻新闻
—分享—

“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以诗意的语言指出:新农村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开展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一定要把青山绿水保留下来,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让家乡的每一条河,每一条路,每一棵树,都能永远的成为记忆中的故园乡愁。

当我通过蜿蜒曲折的公路来到这里,看着眼前古色古香的村庄时,一股惊喜感油然而生。

古溪潺潺绕村而行,沿岸桥梁、筒车、水辗、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苗妇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洗衣、浣纱、唱歌......

蛙鼓蝉鸣静谧安恬,古木屋舍相映成趣,黄发垂髫各有所乐,跳歌坪上鼓韵悠悠……

苗族特色吊脚楼依居于山林河湾,淡青色的炊烟从寨楼的屋顶缓缓升起,鸡鸣犬吠萦绕在村落之间,漫延出原始村庄生活的简单与安宁,显现着远古遗民、世外桃源的人文气息。

这里是乡村,也是湘西5A级重点旅游景区——德夯苗寨。

沿着村民集中生活、经商的仿古街道前行,我来到了德夯村部,找到了德夯村支书石永梁,一个皮肤黝黑,目露精光的中年男人。

见面的第一句话,我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石支书,你觉得旅游业的发展给德夯带来的变化大嘛?”

他挠了挠头,腼腆地笑了笑,语气中带着点不确定:“好像变了,又好像都没变,我也说不清楚。”

半晌,他又说道:“我觉得这里,首先是德夯村,其次才是旅游景区。”

似乎看出我眼里的疑惑,他又笑笑,示意我坐下,转头翻出一本村志。

“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咯。”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百名记者百村行 吉首德夯村:留住了记忆中的故园乡愁1.jpg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百名记者百村行 吉首德夯村:留住了记忆中的故园乡愁2.jpg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百名记者百村行 吉首德夯村:留住了记忆中的故园乡愁3.jpg

翻开村志,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我仔细看了看,老照片里的德夯和现在的德夯的确有着很大的变化,房屋建筑,村容村貌等都有着不小的变化。可静下心来细看,却又发现,老旧照片间的山水、建筑、苗饰、活动、笑容,是定格在照片中不变的元素。

每张照片都透露出原始苗寨的那份纯真质朴、缥缈的烟火气息、热烈的苗家风情,这份独特的人文气息是伴随着德夯村发展一直存在的。

这才理解石支书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继续翻看村志,沿着历史痕迹从书上一角开始真正走入德夯……

寻路,从产业上留住人气

德夯村位于德夯大峡谷的中段深处,喀斯特熔岩峡谷地貌造就了山水奇绝的秀丽自然风光,村境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被覆盖率在92%以上。但由于德夯村处在德夯大峡谷腹部险绝之处,受交通条件限制,长年以来,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祸兮福所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德夯苗寨才得以保留了质朴纯粹的苗族风貌。这也正为德夯村发展旅游业积攒了重要的原始苗族文化环境。

未发展旅游业之前,德夯村常有人外出务工。人们向往故乡,却又不得不为了生计离开故乡。追寻城市没有泥泞的生活,这本身是没错的。但那些养育了人们数千年的土地真该被如此轻易地放弃吗?对于村庄来说,留住人气,就是留住生命。

1986年1月,吉首市正式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德夯村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被列为全市旅游开发重点地区。1987年1月1日,德夯村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自此,德夯也逐渐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此后,德夯村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旅游项目开发、特色景点推介、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品牌打造、观光休闲策划等方面迅速发展,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衍生出服务、文旅等新业态,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德夯村结合景区发展需要,积极为村民设立相关安保、清洁、服务等工作岗位,并动员村民从事餐饮、民宿、手工艺制品等店铺经营,在经济上解放村民压力,把村民留在家乡,保留住原始村庄的人气和烟火气息,真正实现了人、乡村、景区的有机融合。

2019年,德夯村有7户开办餐馆,12户开设农家乐客栈,65户开店铺销售旅游产品,年总收入高达600多万元。

铸魂,从文化上留下苗风民韵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产业振兴,还包括源自中华民族,沉淀在古老乡村,世代薪火相传的悠悠民韵文化振兴。德夯村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把民俗文化同旅游有机结合,将德夯乡村文化融入到旅游体验产品、场景等当中。建设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新意、“高品位”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留住乡音、乡风、乡思。

打基础,德夯村将乡村文化融入到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建设公共文化场所、鼓文化展示馆、苗家酒坊、苗家豆腐坊、旅游扶贫商店……将民族文化融入到人居环境打造中,形成德夯乡村独特的文化印记和氛围。

做内容,德夯村一方面举办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如春节百狮会、四月八节、赶秋节、苗鼓节等大型苗族文化传统活动,在践行文化自信、传承苗家文脉、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能引流部分消费客群。

来变现,德夯村将乡村文化融合到农文科创产品当中,打造有乡村文化内容和差异化的商品,让高附加值的乡村文化商品得到变现。

如今,德夯村文旅产业融合不断大步前进,苗韵古香的浓厚文化底蕴不仅带给德夯村民心灵上的慰藉,更在经济上助力苗寨腾飞。

养颜,从生态上绘就美丽乡村底色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德夯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省特色旅游名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良好生态环境是德夯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德夯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乡村生态颜值,从而吸引更多游客,让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

据悉,德夯村“三生同步”进行村域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

生活上,通过房屋、道路等人居环境生态改造,提升村民生活环境;生产上,通过农业污染治理、绿色生产等提升乡村生产环境水平;生态上,进行三废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提升乡村田园生态风貌环境。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德夯村着力提高村民素质,从人的角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科普环保知识,改变村民观念;完善生态治理监督体制,制定奖惩监督制度;组建村民生态环保队伍,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生态治理和管理。

德夯把产业和乡村记忆融为一体,留住了记忆中的故园乡愁。

1987年,德夯苗寨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五个年头。

这栉风沐雨的三十五年里,德夯村依托苗族文化的传统村落优势,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民族文化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鼓韵德夯,山水苗寨,德夯村正以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描绘着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秀美画卷。

山在蜿蜒,村落在肆意生长。

山水烙印在淳朴的苗寨人家,烟火袅袅间响起鼓声重重。

风景还是那些风景,人还是那些人。

村庄却大变了模样。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鑫

编辑:唐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吉首市站首页